在中央山脈東側,玉山國家公園山腳下,座落了南安、卓樂與清水三個部落。在此居住的布農族人,原是高山的子民,日治時期開始被遷下山後,便依傍著淺山與溪流安居,串連出屬於在地的生產、生活、生態與生命的里山地景。
這個線上攝影展,乃是族人透過手機鏡頭,所捕捉到的田園豐饒與生機、家人間的相伴甜蜜、重返山林與學習傳統技藝的自信喜悅,並謹記著祖輩的教誨,要與自然萬物和諧共生。在此與您分享一幀幀布農山村日常生活的悠然。
#本活動感謝玉山商業銀行及玉山文教基金會贊助支持
在中央山脈東側,玉山國家公園山腳下,座落了南安、卓樂與清水三個部落。在此居住的布農族人,原是高山的子民,日治時期開始被遷下山後,便依傍著淺山與溪流安居,串連出屬於在地的生產、生活、生態與生命的里山地景。
這個線上攝影展,乃是族人透過手機鏡頭,所捕捉到的田園豐饒與生機、家人間的相伴甜蜜、重返山林與學習傳統技藝的自信喜悅,並謹記著祖輩的教誨,要與自然萬物和諧共生。在此與您分享一幀幀布農山村日常生活的悠然。
#本活動感謝玉山商業銀行及玉山文教基金會贊助支持
慈心舉辦的南安年成果展,由部落婦女帶大家到保種田種豆體驗、認識棲地的生態;並在家屋舉辦農友攝影展,讓農友生活點滴能夠亮相;孩子們採集植物進行創造地景編織藝術。
「花蓮縣卓溪鄉布農山村-里山地景生態營造」計畫,在慈心與各部落共同努力下,成果逐步呈現。9月18日,於南安舉辦成果發表會,並為剛落成的布農族傳統家屋舉辦啟用典禮。
玉山腳下第一畝田中間有一個工寮,來過南安參加活動的朋友,相信都有在裡面休息過。在日晒雨淋之下,已有些毀壞,部落的大家決定進行重建,為的是把部落裡的文化傳承下去。
慈心基金會首次在花蓮南安舉辦棲地營造期末評審,10位農友很認真地講述打造田裡棲地的特色,來自各地的慈心義工與消費者頻頻為南安農友打氣,評審委員評審結束後頒獎鼓勵。
南安水田桌遊徵件活動募集到多作品,除了桌遊必備的好玩、美觀、易於理解外,有機生態主題呈現、設計理念與規則說明、有機農業與棲地營造知識的融入,參與作品皆各有特色。
慈心基金會輔導的花蓮南安農友們前往吉安與富興,觀摩農田生態營造,回到南安後,實驗印證反覆找到適合的耕作模式與營造方向,讓南安的農田風景更加具有生命和諧的活力。
邀請全台大專院校或社會人士,設計適合 6 歲以上遊戲對象,符合南安水田意象之桌遊。將農民轉作有機、棲地營造的元素融入,讓學童到一般民眾都能在遊戲中認識友善耕作的成果。
一群花蓮卓溪鄉南安部落的孩子們,手持撈網與觀察盒,帶著頭燈在慈心基金會輔導的有機田內,神情專注地在有機稻田裡探索,這樣深度的生態調查活動將一直持續到入夜。
「田裡有腳印」直接彰顯了人與動物共享一塊田的綠保精神,也明確點出農友們的用心所在,因此,我們將頒給綠色保育典範農友的獎項取名為『大腳印獎』。
陽明山國家公園也有很多農民朋友朝向有機、友善耕作。鼓勵更多農民朋友願意投入此行列。於是,發起【田裡有腳印】行動,邀請您一起共同加入「我們的友善,守護牠們的家」。
從最初的官田水雉至今,綠色保育標章已超過十年了!越來越多的農友加入,期望藉由徵選,挖掘綠保高手,相互交流提升,擴展友善耕作理念,增進民眾支持,讓綠色保育更蓬勃!
知名品牌青草手工皂「阿原」,2007年起在陽明山國家公園內成立農場。2021年加入陽管處友善農業輔導專案,並取得慈心基金會綠色保育標章,讓愛惜人身與善待環境理念更加彰顯。
多年前三芝阿石伯的蓮花池轉作友善耕作,一度成為珍稀的台北赤蛙分布熱點。2021年,阿石伯高壽往生,長子楊炎生繼承衣缽守護農地,初夏,一群慈心人,第一次體驗下水種蓮花。
至2022年5/31止,一共有442戶農友通過綠色保育標章,通過面積達718.38公頃。包含水鹿、八色鳥等43種申請物種,營造了255處水域棲地、陸域棲地及多樣化棲地環境。
慈心基金會執行陽明山管理處友善農業輔導案已將近兩年半,為了讓更多人認識農友,特別安排參訪兩位北投的青農,一位是種植蔬菜類的洪志忠,一位是從種咖啡到烘焙的侯奕瑋。
「沁園雨來菇生態農場」位在牡丹溪上游,環境原始自然。所生產的綠保雨來菇通過慈心基金會綠色保育查驗,雨來菇在市場上不易購得,以產地直送里仁門市模式方便消費者採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