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山脈東側,玉山國家公園山腳下,座落了南安、卓樂與清水三個部落。在此居住的布農族人,原是高山的子民,日治時期開始被遷下山後,便依傍著淺山與溪流安居,串連出屬於在地的生產、生活、生態與生命的里山地景。
農友們透過鏡頭,捕捉田園豐饒與生機、家族間的相伴甜蜜、重返山林與學習傳統技藝的自信喜悅,畫面背後,乘載著祖輩們的叮囑—要與自然萬物和諧共生!
在此,與您分享一幀幀布農山村日常生活的悠然。
#本活動感謝玉山商業銀行及玉山文教基金會贊助支持
在中央山脈東側,玉山國家公園山腳下,座落了南安、卓樂與清水三個部落。在此居住的布農族人,原是高山的子民,日治時期開始被遷下山後,便依傍著淺山與溪流安居,串連出屬於在地的生產、生活、生態與生命的里山地景。
農友們透過鏡頭,捕捉田園豐饒與生機、家族間的相伴甜蜜、重返山林與學習傳統技藝的自信喜悅,畫面背後,乘載著祖輩們的叮囑—要與自然萬物和諧共生!
在此,與您分享一幀幀布農山村日常生活的悠然。
#本活動感謝玉山商業銀行及玉山文教基金會贊助支持
慈心基金會在南安部落,長期與族人推動傳統農耕知識傳承,今年獲得IPSI 重要計畫「SDM里山發展機制」的經費贊助,聯合國里山倡議夥伴關係網絡(IPSI)副執行長Makiko...
今天是布農里山智慧接傳人的期末發表,及記錄布農家庭菜園知識《走進彼桑拉返──布農的菜園》專書發表的日子。另外還有農友的攝影展,傳遞出布農族人與自家田區相處的日常。
布農里山智慧接傳人培訓七月底時,青中生代做了首次學習發表,他們分享從迪娜身上獲悉的耕種知識和餐飲文化,對地表上的動植物地景與地表下的土壤,也擁有了新的看待眼光。
慈心基金會自2014年起協助南安等部落以兼顧生態方式轉作有機,並傳續布農族農耕文化。今(2022)年7月收集了族人拍下的日常生,「布農里山影像展」,讓大家領略布農山村之美。
每月一次的「布農里山農耕接傳人培訓」,由地方耆老、生態及民族植物專家擔任講師,培訓在地青壯世代擔任訪調人員,使「文化與傳統知識的傳承」,能在部落發生。
慈心舉辦的南安年成果展,由部落婦女帶大家到保種田種豆體驗、認識棲地的生態;並在家屋舉辦農友攝影展,讓農友生活點滴能夠亮相;孩子們採集植物進行創造地景編織藝術。
「花蓮縣卓溪鄉布農山村-里山地景生態營造」計畫,在慈心與各部落共同努力下,成果逐步呈現。9月18日,於南安舉辦成果發表會,並為剛落成的布農族傳統家屋舉辦啟用典禮。
玉山腳下第一畝田中間有一個工寮,來過南安參加活動的朋友,相信都有在裡面休息過。在日晒雨淋之下,已有些毀壞,部落的大家決定進行重建,為的是把部落裡的文化傳承下去。
慈心基金會在南安部落,長期與族人推動傳統農耕知識傳承,今年獲得IPSI 重要計畫「SDM里山發展機制」的經費贊助,聯合國里山倡議夥伴關係網絡(IPSI)副執行長Makiko...
今天是布農里山智慧接傳人的期末發表,及記錄布農家庭菜園知識《走進彼桑拉返──布農的菜園》專書發表的日子。另外還有農友的攝影展,傳遞出布農族人與自家田區相處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