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是在日常生活中細節慢慢訓練的。」在慈心基金會為陽明山農友安排的生態觀察培訓課程中,生態專家林青峰老師說道。希望課程結束後......
2020年起,慈心承接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陽明山國家公園友善農業輔導案」,透由訪談暸解農友困難與需求,進而發現田間生態,努力......
陽明山的農友平日都各自在田裡埋首苦幹,這一天,慈心基金會受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安排園區內的農友下山來到山腳下的慈心淡水農......
「觀察是在日常生活中細節慢慢訓練的。」在慈心基金會為陽明山農友安排的生態觀察培訓課程中,生態專家林青峰老師說道。希望課程結束後,農友能持續關注這些小生命。
2020年起,慈心承接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陽明山國家公園友善農業輔導案」,透由訪談暸解農友困難與需求,進而發現田間生態,努力朝向申請綠色保育標章的永續農業方向邁進。
陽明山的農友平日都各自在田裡埋首苦幹,這一天,慈心基金會受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安排園區內的農友下山來到山腳下的慈心淡水農場,切磋交流友善耕作的心法。
臺灣博物館為鼓勵、支持三位農友友善大地的善行,將三處果園的水蜜桃命名為「猴采桃」,也祝福這些與野生動物共享的水蜜桃能為消費者、生產者和大自然帶來好彩頭。
洛韶農友美華的先生在8年前因心肌梗塞過世,留下4歲的兒子。這巨大的變故,讓她看盡人情冷暖,她決定不管外界的風風雨雨,她只想照顧好果園和孩子,守護住這一片山林。
「吉果園」--是新白楊農友阿嬌的農場名稱,但我自己在內心總偷偷把它改成「百寶園」,因為在阿嬌的農場裡,總是存在著各種驚喜,就如同百寶箱一般,變幻出千奇百怪的珍寶。
位於中橫公路旁的朝良農場,果樹因受氣候、交通、雜草等問題,考驗著農友楊朝良從事有機的決心,在姊姊友善環境的堅持和陪伴下跨過困境,邁向愛護大地與生態的有機路。
慈心基金會再梅山部落除了做產業輔導與轉型服務外,也深入瞭解部落基本需求,發現此地醫療資源缺乏,故媒合「福智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福智醫療義診團進到部落為族人義診。
高雄桃源區梅山部落有個美麗的名字,這裡是南橫公路西段最深的部落,曾因八八水災受重創,交通不便,梅子、紅肉李出路還是令人憂心,慈心請來老師授招,結果出人意外。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慈心基金會,輔導園區內布農族人產業轉型已邁向第五個年頭。這天,再度來到此地,除了學習農耕技術,更重要的是十多位農友進行一場心與心的交流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