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業機械化的時代,
田間生物與農業文化的多樣性逐漸減少,
慈心隨著推動行腳,有幸看見各地的風土與多樣性。
玉山腳下的布農族人的家庭菜園,蘊藏各種傳統豆類;
苗栗通霄、苑裡的淺山農村,
則是臺灣稀有草地植物種類最多、密度最高的方舟。
慈心在這些地方,融合在地智慧與專業知識,
在各種環境挑戰下,為農田生物多樣性,
保有一份元氣與希望。
慈心2020年起,在苗栗啟動綠色保育輔導工作,開始舉辦綠保說明會,2021年,強化與國土生態綠網關鍵棲地的連結,聚焦在重要的淺......
山野田間是孩子們最天然的遊樂場所,原生小花草遍地都是,有的可以吃,有的可以玩,甚至有的還被媽媽們拿去當藥用!種類繁多各有特色,為童年增添不少樂趣與回憶。
慈心2020年起,在苗栗啟動綠色保育輔導工作,開始舉辦綠保說明會,2021年,強化與國土生態綠網關鍵棲地的連結,聚焦在重要的淺山、農田棲地,盼能進一步積極的提升保育效益。
今天是布農里山智慧接傳人的期末發表,及記錄布農家庭菜園知識《走進彼桑拉返──布農的菜園》專書發表的日子。另外還有農友的攝影展,......
布農里山智慧接傳人培訓七月底時,青中生代做了首次學習發表,他們分享從迪娜身上獲悉的耕種知識和餐飲文化,對地表上的動植物地景與地......
慈心基金會自2014年起協助南安等部落以兼顧生態方式轉作有機,並傳續布農族農耕文化。今(2022)年7月收集了族人拍下的日常生......
今天是布農里山智慧接傳人的期末發表,及記錄布農家庭菜園知識《走進彼桑拉返──布農的菜園》專書發表的日子。另外還有農友的攝影展,傳遞出布農族人與自家田區相處的日常。
布農里山智慧接傳人培訓七月底時,青中生代做了首次學習發表,他們分享從迪娜身上獲悉的耕種知識和餐飲文化,對地表上的動植物地景與地表下的土壤,也擁有了新的看待眼光。
慈心基金會自2014年起協助南安等部落以兼顧生態方式轉作有機,並傳續布農族農耕文化。今(2022)年7月收集了族人拍下的日常生,「布農里山影像展」,讓大家領略布農山村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