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保故事
綠保故事 2022 / 08 / 03 8294

 

當我們在憑弔一位劃時代的人物,感慨他逝去的同時,接班人的出現,往往是令人歡欣鼓舞的結局。這樣的劇情,真真實實的就發生在今天的三芝鄉,農田保育先驅阿石伯的身上。

二十年前,為守護稀有保育類動物台北赤蛙,三芝老農阿石伯在慈心基金會與台北市立動物園三年的用心陪伴下,捨棄施灑農藥的習慣轉型友善耕作,所生產的蓮花委由有機通路商里仁店販售,當時「買蓮花、救赤蛙」成為民眾以行動支持保育的一段佳話。去年(2021),高齡93歲的阿石伯辭世,阿石伯的蓮花田即將走進歷史之際,長子楊炎生繼承父志,得到林務局與慈心團隊接續前緣陪伴支持,讓我們得以看到珍稀的台北赤蛙能再度回到蓮花田,重現蛙鳴不絕的曙光。

綠色保育先驅阿石伯(楊文石)的故事,啟發許多人對農田保育重要性的認識。(資料照)

無農務經驗的阿石伯的長子楊炎生繼承父志,擔負起復育蓮花田的艱鉅任務。

 

世代交替隱憂 友善大地精神誰來傳承?   

2022年8月3日這一天,慈心基金會與林務局共同舉辦一場別具意義的「阿石伯蓮花田復育暨採蓮活動」。阿石伯的昔日老戰友與新朋友:林務局局長林華慶、慈心基金會執行長蘇慕容、動物園園長劉世芬、新北市政府農業局副局長徐開宇,與當年代表慈心輔導阿石伯的李逢祺等諸多夥伴們齊聚在美麗的蓮花田,穿上青蛙裝下田採收楊炎生今年第一屆新生的蓮花,體會身陷蓮花田中泥沼,舉步維艱工作的難度,楊阿伯提醒大家:「大家盡量採,但是不要踩到我的蛙喔!」

池中藍天白雲的倒影,襯托粉、白、黃、紫蓮花挺立水中的優雅,阿石伯親切的身影雖已遠去,但因為兒子接續守護蓮花田的任務,彌補了他缺席的遺憾。

林務局局長林華慶、阿石伯長子楊炎生、慈心基金會執行長蘇慕容、福業公司總經理李逢祺,將聯手寫下蓮花田守護台北赤蛙新的一頁。(左至右)

 

慈心基金會執行長蘇慕容對於阿石伯後繼有人感到十分欣慰:「台灣農業缺少世代交替,第一代老農年紀大了,下一代不一定願意回來,好不容易堅持的有機理想就此結束非常可惜,這也是慈心推動有機多年深感憂心的地方,到底有何方法讓下一代願意接,還有許多想像的空間,今天看到阿石伯後繼有人,加上林務局的支持,在這裡看到了傳承的希望。」執行長衷心期盼大家有空能多來捲起衣袖幫忙楊阿伯,有益身體健康也給予支持阿伯持續做下去的力量。

阿石伯晚年無法勞動而任由田區荒蕪,如今長子返鄉繼承,讓蓮花池美景再現。

 

為什麼過去很少參與農務的楊炎生楊阿伯願意回來接管父親的蓮花田?

楊阿伯說,其實父親過世後就有這樣的想法:「以前爸爸在時,很少全程參與蓮花田的工作,自從跟慈心、林務局接觸後,一直在想要如何重建梯田風貌與蓮花田,不要讓父親孤零零地離開。」而開始計畫後,慈心每次來都帶很多義工來幫忙,讓阿伯覺得自己不孤單,內心十分歡喜,再辛苦,都會告訴自己「明天會更好!」

 因為有慈心基金會與林務局的支持,讓楊炎生重建蓮花田梯田風貌的心更堅定。

 

生產生態兼顧典範  醞釀綠色保育能量

三芝阿石伯的蓮花田守護台北赤蛙的保育故事,後來不停地綻放出令人驚喜的成果,平凡的鄉間老農,有如麻雀變鳳凰般躍上國際舞台,被列為「世界動物園暨水族館保育方略」亞洲保育代表案例,並收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參考檔案,而對台灣農田保育更發揮了意想不到的影響。

蘇執行長談到,阿石伯蓮花田案例,後來啟動了2009年與林務局開啟以農田保育訴求的綠色保育標章系統,也促成有機農業促進法把友善農業併進有機農產品體系的一環,目前有機友善耕作面積已超過2%,阿石伯是很重要的開端,同時啟發基金會推動有機時有不同的思維,並開始從事跟環境有關的議題,對農民來說,則起了很重要的教育跟示範的作用,原來有機、友善耕作不只給人健康,也嘉惠農田裡的生命。」

珍稀的保育類動物台北赤蛙,需要潔淨的環境保護,希望透過復耕與棲地營造,再度現身蓮花田間。 (攝影/林青峰)

 

在心田播下種子  以慈心陪伴等待花開

成就「阿石伯傳奇」關鍵人物之一的現任林務局局長林華慶,當年任職於動物園,為了保存台北赤蛙珍貴的棲地—蓮花田,多次與阿石伯溝通是否能不要使用農藥,但老人家以不用藥防治蟲害,將影響蓮花生長而拒絕,之後,邀請輔導農友經驗豐富的慈心基金會接手,當時的慈心義工李逢祺,超過三個月每周驅車至三芝,蹲在田埂跟阿石伯「開講」,最終打動老人家的心,兩人後來也成為莫逆之交。

慈心義工李逢祺(右二)真心地關注阿石伯生命的提升,讓阿石伯轉變了人生的方向。(資料照)

 

林華慶局長說:「李逢祺是真正用「心」在陪伴阿石伯,我們當時只關心赤蛙,而李逢祺長期陪伴阿石伯把他當成朋友,影響到我的想法,原來保育不只關照物種,還要關心人的生活與生計。」

李逢祺、阿石伯、林華慶三人在千人大型營隊分享以友善耕作蓮花田保護台北赤蛙的歷程。右一為慈心種樹總監程禮怡,當年任職於動物園並同時為慈心義工,向林華慶引薦慈心輔導阿石伯。(資料照)

 

而後來慈心媒合里仁店讓蓮花在門市上架,民眾知道買蓮花可以救赤蛙也願意購買支持,是促成阿石伯放棄農藥很重要的關鍵。「阿石伯經驗告訴我們,只要消費者願意支持農產品,生產和生態不是互斥,而是可以共存共榮。」林局長如是說。

阿石伯只是慈心陪伴農友轉作有機的案例之一,從事農業本來就是一條孤單的路,慈心基金會職志工們秉持創辦人 日常老和尚慈心給予他人快樂的精神,用心陪伴農民,和農友站在一起,不管是生產技術、通路販售上的困難給予協助,人跟人的心連結在一起,成為農友願意走下去的重要精神支柱。

 慈心夥伴們秉持創辦人慈心給予快樂的理念,用心與農友互動,成為農友願意走下去的重要精神支柱。

 

聯手打造生態綠網   齊心共創永續幸福

因守護台北赤蛙而為人津津樂道的阿石伯蓮花田,如今成為林務局「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路建置計畫」的一環,將與北海岸其他地方串聯在一起,達成棲地縫補的目標,也為台北赤蛙與北海岸的淺山動植物串聯成生態綠網。

而慈心基金會從去年(2021)起開始復育蓮花田的工作,除了協助溼地水梯田的生態營造外,也辦理以民眾為對象的工作假期,讓民眾能夠走進台灣農業風土,透過親身體驗協助農友拔草等農務,拉近與農友的距離,從中對農友升起敬意,並理解生產食物的產地,是富有生態意義與食農教育內涵。

楊阿伯過往非務農者,返鄉之後,面積廣大的蓮花田農務工作繁重,之後慈心將會不定期舉辦工作假期,敬請大家關注慈心粉絲頁報名訊息。

 

阿石伯蓮花田復育採蓮活動結束了,緬懷阿石伯為守護赤蛙堅持二十年友善耕作的行誼之餘,三芝蓮花田復育因為有下一代繼承而正要展開新的一頁,期盼台灣正在成長中的有機、友善耕作,能像阿石伯的蓮花田因為農友世代代相傳,以及輔導單位、政府、專家與民眾的支持,讓人們與其他大小生命,能在一同依憑的土地上共存共享、幸福永續! 

在蓮花田旁有一可供農忙後休憩納涼的竹製藝術品,由藝術家陳依慧花費數月構思製作完成。(左至右) 新北市政府農業局副局長徐開宇、藝術家陳依慧、動物園園長劉世芬、阿石伯長子楊炎生、林務局局長林華慶、福業總經理李逢祺、慈心基金會執行長蘇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