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基金會致力以友善、有機的農業方式,找回大地山川河流的蓬勃生氣,讓生長其中的生命都能各得其所,共存共榮,誠徵有機友善農業發展專案人員,邀您一同找回大地生機!
今年的耶誕感恩關懷活動,從購買、布置到禮品,全部都沒有塑膠垃圾!由此可知,減塑是不分職位的,只有有心,一定可以成辦!「不做不會怎麼樣,做了真的很不一樣!」
慈心基金會二十多年來,以有機友善農業、蔬食、種樹等業務,2016年開始推動減塑,期待海洋汙染議題得到關注,重返自然生機,歡迎您加入,共同守護你我身心健康與環境永續!
據資料顯示,通霄、苑裡擁有全台密最密集的原生草地植物,但,同時這也分布著強勢外來草種「大黍」。2021年起,慈心在生態專業團隊協助下,逐步展開了「取代大黍大作戰」。
慈心基金會致力以友善、有機的農業方式,找回大地山川河流的蓬勃生氣,讓生長其中的生命都能各得其所,共存共榮,誠徵有機友善農業發展專案人員,邀您一同找回大地生機!
今年的耶誕感恩關懷活動,從購買、布置到禮品,全部都沒有塑膠垃圾!由此可知,減塑是不分職位的,只有有心,一定可以成辦!「不做不會怎麼樣,做了真的很不一樣!」
慈心基金會二十多年來,以有機友善農業、蔬食、種樹等業務,2016年開始推動減塑,期待海洋汙染議題得到關注,重返自然生機,歡迎您加入,共同守護你我身心健康與環境永續!
據資料顯示,通霄、苑裡擁有全台密最密集的原生草地植物,但,同時這也分布著強勢外來草種「大黍」。2021年起,慈心在生態專業團隊協助下,逐步展開了「取代大黍大作戰」。
2023年3月10日植樹節前夕,慈心基金會同時應邀前往金門與馬祖,在和泰汽車贊助下,選用金門原生樹種以1400個「水寶盆」供水管理,進而達到更新林相及生態復育的目標。
2023年3月10日, 慈心基金會繼金門、澎湖之後,踏上離島馬祖,在植樹節前夕,與連江縣政府,由和泰汽車贊助,共同種下900株小樹苗,為守護國土、全球「碳中和」貢獻心力。
至 2023 年 2/28 止,一共有 478 戶農友通過綠色保育標章,通過面積達 750.972 公頃。包含東方蜂鷹、唐水蛇等 42 種申請物種,營造了 276...
時代的進步,讓我們生活越來越富足便利,若只看眼前,今天的享用,很快就成為未來的苦果。幸而,總是有智者的遠見與叮嚀,引領方向並警策我們。慈心基金會創辦人 日常老和尚三十年前看到現代農業大量使用農藥化肥,是一種不永續的作法而成立了慈心基金會,如今秉持老和尚的理念,慈心陸續推動蔬食、種樹、綠色保育與減塑,多年來,得到許多有志之士的熱烈支持,也發現有越來越多的組織、團體在做跟慈心一樣的事,深深感受到,一群人的力量是可以改變臺灣,乃至全世界的。
面對生存條件越來越嚴苛的未來,我們將以碳中和為首善的行動。正因為有您的支持力量,祈願在你我善良慈愛心念的匯聚下,世界依舊維繫世代正義,永續發展充滿希望!
時代的進步,讓我們生活越來越富足便利,若只看眼前,今天的享用,很快就成為未來的苦果。幸而,總是有智者的遠見與叮嚀,引領方向並警策我們。慈心基金會創辦人 日常老和尚三十年前看到現代農業大量使用農藥化肥,是一種不永續的作法而成立了慈心基金會,如今秉持老和尚的理念,慈心陸續推動蔬食、種樹、綠色保育與減塑,多年來,得到許多有志之士的熱烈支持,也發現有越來越多的組織、團體在做跟慈心一樣的事,深深感受到,一群人的力量是可以改變臺灣,乃至全世界的。
面對生存條件越來越嚴苛的未來,我們將以碳中和為首善的行動。正因為有您的支持力量,祈願在你我善良慈愛心念的匯聚下,世界依舊維繫世代正義,永續發展充滿希望!
25年前,慈心基金會創辦人 日常老和尚不忍農藥毒害生命與大地,提出「光復大地、淨化人心」,帶領弟子實踐有機耕作,並陪伴農友走一條該走,卻艱難的有機之路。
2010年起,陸續啟動蔬食減碳、種樹護地球、減塑護海洋,積極參與政策擬定,與各界合作並與國際接軌。現今,慈心已是有機農業、環保行動重要推手,影響力擴及國內外.......更多內容
10年前,美麗的菱角鳥水雉誤食農藥身亡,開啟了「台灣友善野生動植物農產品」探索之路。如何遊說農民不用藥、在農田中搭建動植物的家、做好鄰田汙染防護、讓更多人願意支持綠保農產品等。
10年後,依舊好多的如何!有賴眾人齊力,已超過400位農民投入、守護44種保育物種、194個農田營造了動物的家。探索之路,持續前行...更多內容
全球暖化日劇,各國紛紛採取減碳行動,其中種樹護林就是一項長遠的考量。然而,從種樹到養樹存活、成林,卻是須要長遠眼光、耐心持續地付諸行動。
慈心基金會自 2010 年起,在全臺到海外推廣種樹護林,乃至海岸造林的行動,帶動種樹護樹風潮,保衛國土沿岸安全,影響大眾保護自然、愛護生命、珍愛地球之心。……更多內容
在世界上最遙遠的地方之一的中途島,住著體型最大的海鳥信天翁,已瀕臨滅絕危機,原因之一是誤食人類丟棄的垃圾,在死亡的幼鳥腹中可見打火機、瓶蓋等塑膠製品。海鳥、鯨魚、海龜等依海而生的生物何其無辜,而食物鏈最上層的我們能幸免於難嗎? 只有習慣改變,淨化海洋才有希望!搶救海洋大作戰,台灣與世界各國皆立法限塑,你準備好了嗎?......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