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 2023 年11/30止,一共有 529 戶農友通過綠色保育標章,通過面積達 821.8588 公頃。包含水鹿、八色鳥等 45 種申請物種,營造了318 處水域棲地、陸域棲地及多樣化棲地環境。
慈心未來二十年的使命是什麼?該如何迎上全球趨勢?為此啟動系列演講,邀請大家共同思考未來!第二場請到農糧署農業資源組黃俊欽組長談談農糧產業永續經營淨零排放的挑戰。
慈心未來二十年的使命是什麼?該如何迎上全球趨勢?為此啟動系列演講,邀請大家共同思考未來!第二場請到農糧署農業資源組黃俊欽組長談談農糧產業永續經營淨零排放的挑戰。
為慶祝雙十一「全國有機農業日」,慈心大自然莊園在農糧署支持下,於11月11~12日,舉辦「田中央有機派對」。安排市集、舞台表演、DIY 手作、土壤課程等,傳遞有機的活力與生機!
至 2023 年11/30止,一共有 529 戶農友通過綠色保育標章,通過面積達 821.8588 公頃。包含水鹿、八色鳥等 45 種申請物種,營造了318 處水域棲地、陸域棲地及多樣化棲地環境。
慈心未來二十年的使命是什麼?該如何迎上全球趨勢?為此啟動系列演講,邀請大家共同思考未來!第二場請到農糧署農業資源組黃俊欽組長談談農糧產業永續經營淨零排放的挑戰。
慈心未來二十年的使命是什麼?該如何迎上全球趨勢?為此啟動系列演講,邀請大家共同思考未來!第二場請到農糧署農業資源組黃俊欽組長談談農糧產業永續經營淨零排放的挑戰。
為慶祝雙十一「全國有機農業日」,慈心大自然莊園在農糧署支持下,於11月11~12日,舉辦「田中央有機派對」。安排市集、舞台表演、DIY 手作、土壤課程等,傳遞有機的活力與生機!
慈心基金會在玉山銀行及玉山文教基金會支持下向南安農友採購友善布農傳統雜糧,於全國布農月及運動會期間,每周一在白飯添加布農黑芸豆和小米,嘉惠23間國中小,1,711位學童。
為妥善照顧農村高齡者,促進健康老化,臺東縣卑南鄉賓朗社區發展協會申請水保局的綠色照護專案,邀請慈心基金會在六月到八月期間,每週一前往社區為長者舉辦食農講座。
豐收時節,在田中央席地而坐,隨著大自然的旋律節奏,逛著農夫市集,享用大地恩賜的新鮮蔬果。11/11全國有機日,邀請您來「慈心大自然莊園」展開充滿療癒幸福力的有機派對!
至 2023 年10/31止,一共有 515 戶農友通過綠色保育標章,通過面積達 808.28 公頃。包含水鹿、八色鳥等 44 種申請物種,營造了305處水域棲地、陸域棲地及多樣化棲地環境。
2022年適逢慈心成立25周年,慈心人大會師於大自然莊園,老中青近500位職志工,回顧過去一起打拼的歲月,也凝聚眾志朝未來的目標邁進。綠色保育累積10年的能量,舉辦了第一屆的「大腳印獎」向優秀農友致敬;而種樹行動也從台灣到離島,擴張到大漠蒙古;參與校園減塑的學校也來到366所,突破17萬人,這亮眼的成績,在國際會議上發表得到許多讚賞。慈心一點一滴的成果,來自您與慈心好朋友們恆常的支持鼓勵,化成了前進的力量與勇氣!
真如老師說:「在任何風雨來臨的時候,要守住內心的善行,其實這條路就是安穩的。」感謝有你,讓我們一起走到這裡,未來,邀請你再與慈心在世局動盪的波濤中,一起用行動締造人間的美善故事!
2022年適逢慈心成立25周年,慈心人大會師於大自然莊園,老中青近500位職志工,回顧過去一起打拼的歲月,也凝聚眾志朝未來的目標邁進。綠色保育累積10年的能量,舉辦了第一屆的「大腳印獎」向優秀農友致敬;而種樹行動也從台灣到離島,擴張到大漠蒙古;參與校園減塑的學校也來到366所,突破17萬人,這亮眼的成績,在國際會議上發表得到許多讚賞。慈心一點一滴的成果,來自您與慈心好朋友們恆常的支持鼓勵,化成了前進的力量與勇氣!
真如老師說:「在任何風雨來臨的時候,要守住內心的善行,其實這條路就是安穩的。」感謝有你,讓我們一起走到這裡,未來,邀請你再與慈心在世局動盪的波濤中,一起用行動締造人間的美善故事!
25年前,慈心基金會創辦人 日常老和尚不忍農藥毒害生命與大地,提出「光復大地、淨化人心」,帶領弟子實踐有機耕作,並陪伴農友走一條該走,卻艱難的有機之路。
2010年起,陸續啟動蔬食減碳、種樹護地球、減塑護海洋,積極參與政策擬定,與各界合作並與國際接軌。現今,慈心已是有機農業、環保行動重要推手,影響力擴及國內外.......更多內容
10年前,美麗的菱角鳥水雉誤食農藥身亡,開啟了「台灣友善野生動植物農產品」探索之路。如何遊說農民不用藥、在農田中搭建動植物的家、做好鄰田汙染防護、讓更多人願意支持綠保農產品等。
10年後,依舊好多的如何!有賴眾人齊力,已超過400位農民投入、守護44種保育物種、194個農田營造了動物的家。探索之路,持續前行...更多內容
全球暖化日劇,各國紛紛採取減碳行動,其中種樹護林就是一項長遠的考量。然而,從種樹到養樹存活、成林,卻是須要長遠眼光、耐心持續地付諸行動。
慈心基金會自 2010 年起,在全臺到海外推廣種樹護林,乃至海岸造林的行動,帶動種樹護樹風潮,保衛國土沿岸安全,影響大眾保護自然、愛護生命、珍愛地球之心。……更多內容
在世界上最遙遠的地方之一的中途島,住著體型最大的海鳥信天翁,已瀕臨滅絕危機,原因之一是誤食人類丟棄的垃圾,在死亡的幼鳥腹中可見打火機、瓶蓋等塑膠製品。海鳥、鯨魚、海龜等依海而生的生物何其無辜,而食物鏈最上層的我們能幸免於難嗎? 只有習慣改變,淨化海洋才有希望!搶救海洋大作戰,台灣與世界各國皆立法限塑,你準備好了嗎?......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