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苑山村
通苑山村 2023 / 03 / 15 3606

除完草,又種草,你有聽過這種事嗎?

根據生態調查資料,苗栗的通霄、苑裡地區擁有全台密最密集的原生草地植物,分布於當地的農田、荒地、或次生林緣等草生環境,其中在「台灣植物紅皮書」中榜上有名的珍稀植物至少有50種。


但,同時這裡也有許多土地,分布著強勢的外來草種--「大黍」。20世紀初,它從菲律賓引入台灣,原本被日本政府大量種植,以作為餵養馬匹的牧草之用,在中部地區廣泛種植,由於它具有豐富的地下根系,在雨季能迅速萌蘖,快速佔滿生育地,叢生成一整片,使其他的植物小苗不易存活;乾季則會枯萎、容易引起大火。

 

走在通霄苑裡的丘陵、田間,珍貴的原生植物,卻隨著人為的開墾和缺乏認識,漸漸消失。所到之處多半分布著強勢的外來種大黍,尤其,根據生態相機監測的結果,純大黍地並不利於各種小動物在其間覓食、棲息,少有野生動物的蹤跡來到此處。

2021年開始,慈心夥伴在生態專業團隊的協助下,了解到苗栗通霄苑裡地區原生草地植物的價值、以及運用於農田生態營造的潛力,逐步展開了「取代大黍大作戰」。座落在通霄苑裡交界的月稱光明寺,也主動提供試驗用地,並招募寺院鄰近的義工們投入復育行列,跟著林試所方舟計畫以及生態顧問公司的專家們,從系列課程中學習草生植物與環境的關連,從普遍分布的原生草地植物開始,一種一種開始認識、學習照顧,再依照植物特性,逐步投入推動保育、復育工作。

林試所專家指導照顧植物。義工們跟著專家辨識原生植物。

野花園開花的原生植物。

 

2021我們選定了一塊約100平方公尺的土地,逐步清除大黍,並且一株一株種上寺院繁殖,或者生態夥伴協助尋找、致贈的原生草本植物,暱稱它為「野花園」,但是像這樣一棵一棵純手工種植的方式,取代大黍恐怕遙遙無期。

今年(2023),團隊展開第二階段階段的試驗:尋找一塊更大的土地,嘗試在清除大黍後,灑下原生草種,期待以更粗放省力的方式,用原生草種取代大黍植被。

說來容易,每一步與大黍的拚搏,卻都是義工們用汗水換來的,必須先斬草(用割草機把草割短)、除根(配合怪手挖掉草頭,並且用人力清除草頭)、覆蓋(用草桿覆土減少萌發,等待冬天過去的良辰吉時),再另外擇日,等待春天來時撒下種子。

怪手挖掉草頭,並且用人力清除草頭。

 

終於來到2月份灑種的日子,為了搶在春雨前後適合的灑播時間進行試驗,這天義工們從除草、架水線、人力挖溝、混拌種子到灑播、覆土澆水,所有人分工合作,雖然第一次合作但默契十足,原本擔心這0.3分地的面積,純手工作業恐怕來不及完成,但眾人卯足了勁,尤其在這次灑播的種子中,除了來自新竹生態綠網計畫的支持提供以外,更有著生態專家帶著我們去野外收集、保存的種子,體會到粒粒皆辛苦的同時,也讓人備感親切。

播種前要靠人力挖溝。

各式各樣採集封存的種子 等待被播下。

山芝麻、牡蒿、白茅、細毛鴨嘴草….面對這些可能連名字都說不出來的原生種子們,雖然摸不清楚它們的發芽機制,和所需要的環境,依然帶著賭一把的心情,雀躍的同時,還有滿滿的期待,希望它們平安長大。眾人彎腰灑種時,格外地安靜,在祝福中種下大地重現生機的種子,感謝新竹林區管理處區域綠網、觀察家生態顧問有限公司、國家植物園方舟計畫的大力支持,期望這塊地在2個月後順利發芽成長,光復成原生態的豐富「野花園2.0」

三月,地上冒出幼嫩的苗芽,為野地生態帶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