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園裡的有機

認識推動有機

西寶專案 2015 / 07 / 25 5550

花蓮縣秀林鄉洛韶與新白楊聚落,座落於中央山脈中高海拔地區,位處太魯閣國家公園境內。2010年,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邀請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協助當地農友轉型有機栽種。目前,已有三位農友3.24公頃的果園通過綠色保育驗證,分別是周美華(天使心果園)、田曾秀嬌(吉果園)和楊朝良(朝良果園),其中兩位同時通過有機驗證。

01

轉型難,獲益多

從慣行農法轉型有機栽種,驟變的外境考驗著農友的心。美華看見公公的天然果樹遭受周圍農藥荼毒,於是決心與慣行農法劃清界線。去年,歷經病蟲害與野生動物的侵襲,造成大量農損,扣除套袋、紙盒和人工成本,收入已所剩無幾。美華卻堅守崗位,如呵護幼子般,傾盡心力,堅毅地守護著自己、家人和動物的桃花源。

朝良使用農藥和除草劑多年,轉作有機後,雖不如以往慣行農法方便,卻發覺身體越發硬朗,山坡地的水土保持也益發完善。令人驚豔的是,先前不曾造訪的生物,像是鼬獾、斯文豪氏赤蛙、灰喉山椒鳥、鬼豔鍬形蟲、黃嘴角鴞(保育類動物)、環紋蝶(環境指標動物)等,紛紛成了果園的常客。他以自然機制平衡果園生態,創造了生態的多樣性,使農場成為熱鬧的動物樂園。 

天然桃,稀且珍

水蜜桃的採收期為五月中旬到七月中旬,實際情況視當年的氣候和環境等因素而定。採收前一到兩個月,微熟的水蜜桃散發淡淡果香,呼喚著各種野生動物:鳥類、松鼠、果子狸、山羊、山羌、山豬、台灣獼猴等,伺機大顯身手一嚐酸甜。山豬將整株果樹撞倒,獼猴攀爬上樹直接摘食,樹下盡是摔爛與咬得坑坑疤疤的水蜜桃。

在水蜜桃送達消費者手中以前,野生動物早已宰制了將近半數的水蜜桃。此外,農友還得面臨天氣變化、病蟲侵襲、運輸不便和採收時限等因素,有時難免入不敷出。

20150725 2

防猴網,創雙贏

過去,農友常以假人、鞭炮、狗吠等方式嚇阻與驅趕野生動物,然而對生性機靈、學習力強的台灣獼猴而言,成效實在不彰。

2015年,基金會引進農委會臺東農業改良場的「防猴網」(由助理研究員陳奕君先生設計研發),以24目白色塑膠紗網覆罩整株果樹,既可維持和原本相似的濕度、溫度和照光率(透光率為原85%),病蟲害也未增加,可有效降低野生動物造成的農損。

面對從未見過的防猴網罩,擁有九歲人類智商卻相當膽小的獼猴,起初抱持觀望態度,三個月後才開始進攻。網罩上隨處可見獼猴的抓痕,隔著網罩被咬爛的水蜜桃也隨處可見。好在,防猴網罩堅韌度高,兩位成年男性聯手尚無法破壞,遑論獼猴了。好在農友願將部分水果與獼猴分享,所以僅將防猴網覆罩於結果率較高的植株,結果得以人猴雙贏、皆大歡喜。

猴採桃,好彩頭

臺灣博物館為鼓勵、支持三位農友的善行,將三處果園的水蜜桃命名為「猴采桃」,為其設計專屬Q版標章,並邀請三位農友至「田裡有腳印」市集擺攤。此外,慈心基金會協助農友建設網購平台,讓更多的消費者能品嚐到農友的心意。

「猴采桃」,不僅是水蜜桃的命名,也祝福這些與野生動物共享的水蜜桃能為消費者、生產者和大自然帶來好彩頭。


相關連結:

猴采桃的故事(臺博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4anwZbRya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