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自己能為愛做到甚麼程度呢?當你愛著滋養你長大的土地,愛著從小照顧你的家人,愛著這個讓你充滿快樂回憶的故鄉,但這樣的環境可能無法長久持續下去時,你會願意做那些改變呢?
竹子湖一塊一塊的梯田傳承了清朝至現在的農村記憶。
成長之地-充滿回憶的愛
曹家是約在200年前來到了竹子湖,經歷了清朝與日治時期,農作從米、蔬菜、切花,直到決定轉型觀光,才成了現在的「大梯田花卉生態農園」。
曹雅芳從小就住在竹子湖,自幼被這裡堅毅的森林、多變的氣候、充滿喜悅的花卉以及勤奮努力的長輩拉拔長大,即使成年後曾經離開一段時間,但卻仍對竹子湖念念不忘,原來自己其實早已愛上這片陪伴自己長大的土地了。
曹雅芳於遊客導覽活動時分享竹子湖產業特色以及許多屬於竹子湖的回憶。
「大梯田花卉生態農園」乘載著曹雅芳一家的經濟及記憶。
嘗試轉變-對家人的愛
現在農園是以觀賞花卉為主,而為了讓花卉能長時間保持美麗,難免需要使用化學農藥及化學肥料管理,但長期這樣的管理方式加上氣候變遷,田裡的管理難度越來越高,甚至對化學農藥依賴程度也在提高,擔心這樣長期噴藥下去會影響父親身體的曹雅芳,在得知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為了推廣友善農業,透過慈心基金會邀請農民加入時,主動提出想參加的意願,也因此開啟了減藥試驗的轉型之路。
為了家人的健康,曹雅芳決心加入陽管處友善夥伴的行列,與慈心基金會輔導團隊一同構思減藥試驗田的操作,並跟隨花卉專家的建議,和父親一同嘗試繡球花減藥栽種。
這個轉變並不容易,觀賞花卉不被允許任何外觀上的缺失,即使被蟲咬那麼一口或是生病產生一個斑點那樣小的不完美,即會使花卉失去觀賞價值,除了慈心輔導團隊的協助以及父親曹永成的細心照料外,曹雅芳即使原本專長是設計方面,較不擅較粗重的勞力,也為了試驗田轉型及體諒父親,自己親自下田除草及管理,一起負擔艱難又繁重的任務。
繡球花的減藥試驗一開始並不是很順利,遇到許多病蟲害問題,觀賞花卉不被允許任何外觀上的缺失,即使被蟲咬那麼一口或是生病產生一個斑點那樣小的不完美,即會使花卉失去觀賞價值。
堅持減藥-對花卉及土地的愛
即使困難重重仍像對待年幼的孩童般用愛細心地去照料這些花卉,給予營養、修剪枝葉、預防病蟲害,希望它們強壯,希望它們不被傷害,也不捨土地持續被化學農藥影響,甚至間接影響居住在這片土地上的其他動物。
嘗試減藥試驗期間甚至遭遇新冠疫情,花田沒有遊客經濟損失慘重,以及初期減藥試驗不順利產生各種壓力都讓人覺得喘不過氣,曹雅芳甚至一度擔心父親是不是會有放棄的想法。好在兩年後,疫情緩和下來,減藥試驗的花卉也逐漸恢復到接近一般栽培的水準;這樣的結果讓曹雅芳終於鬆了一口氣,彷彿看著生病的孩子終於康復,也看到了這片土地的希望。
照顧這些花就像照顧孩子一樣需要細心呵護,父親曹永成也運用多年來種植的技術堅持努力照顧減藥試驗區的花,終於在幾年後恢復到一般花卉的水準。
共善精神-對竹子湖的愛
如今,隨著越來越多竹子湖地區的花農通過綠色保育,農場的金針花也先行通過綠色保育審認;而繡球花的部分,即使減藥試驗的部分有了一些成績,曹雅芳與父親仍停不下腳步,持續育苗與各種不同嘗試,無非是希望能將這個技術穩定,然後大力推廣到竹子湖其他農場去。
因為對竹子湖的愛,希望這裡的大家也都能減少噴藥甚至不用化學農藥,除了大家的身體健康外,讓土地更永續,也能和這片土地上的小動物們共存。希望整個竹子湖能帶給每個人和善互助以及像家一樣安心的氣息,大家愛著這片像家一樣的土地,也邀請大家一起來體驗及珍惜。
曹雅芳與父親曹永成皆對竹子湖的友善花卉推廣充滿希望,希望未來能讓竹子湖地區成為對環境友善的美麗農村,讓居住在這裡或是來訪的居民都能創造更多美好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