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有山

認識推動有機

南安布農山村 2023 / 11 / 08 2000

今年,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慈心」)在玉山銀行及玉山文教基金會的計劃支持下,向南安及周邊部落農友採購友善耕作的布農傳統雜糧,並與花蓮南區的營養午餐廠商清泉商行合作,於五月「全國布農月」及十月「全國布農運動會」期間,於每周一在白飯中添加布農黑芸豆和小米。供應範圍涵蓋卓溪鄉全區以及鄰近的玉里、富里等地區,合計23間國中小*註1,計1,711位學童,每周一都能在營養午餐中,享用到在地長輩所種植的布農傳統雜糧。

今天的午餐有長輩的愛心,孩子吃得很開心!

添加了布農小米與豆豆的雜糧飯,營養加倍。

 

消失的傳統作物 珍藏於家庭菜園

小米類作物與多樣化的豆類是布農族的傳統作物,因具有耐旱、高耐受性與高營養等價值,面對日加嚴峻的極端氣候與糧食危機,在國際間愈來愈受到重視。然而這些過去曾是高山民族布農族人「主食」來源,卻隨著時代的變遷,幾乎已消失在布農族人的餐桌。幸好這些珍貴的種子以及種植的農耕智慧並未消失,依然保存在長者的家庭菜園當中,儘管下一代幾乎已經不再食用與遺忘,卻還是被長者堅持的種下去。這些年慈心與部落族人,在林保署花蓮分署支持下,組織了「布農豆豆班」,同時也在卓溪鄉公所輔導下,成立了小米產銷班,找回各種布農傳統雜糧作物,同時也找回與過往相連的文化與記憶,並矢志繼續傳承下去。

在地糧食逐漸受重視,慢慢被找回來傳給下一代!五花八門的布農豆

卓溪小米班慶豐收

布農雜糧有小米、紅藜、油芒、龍爪稷、稷、高粱、布農豆類等,小米沒有容易讓人過敏的麩質,也不像白飯那麼容易讓血糖快速上升,含有蛋白質、纖維、維生素B群(如維生素B6和維生素B1)、礦物質(如鈣、鎂和鋅)等營養成分,比白飯更為豐富;龍爪稷所含鈣是牛奶的三倍;高粱富含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和纖維;而布農豆類熱量與白飯相當,但卻比白飯多出3倍蛋白質、30倍膳食纖維,以及8-15倍的礦物質。

 

菜園到校園 新鮮營養又減碳

現在這些食物從迪娜的菜園來到小朋友的餐盤變得簡單,採用在地食材,食物通常更新鮮,因此營養價值更高;食物運輸里程也更短,減少更多的碳排放。同時,聯合國糧農組織文件指出,豆類具有固氮特性,有助於提高土壤肥力,從而改善提高農田生產力;作物與豆類間作,有益於提升農業地景的生物多樣性。

除了健康與環境上的好處,布農雜糧作物進入營養午餐系統,一方面讓孩子對於傳統豆穀不再陌生,在味覺上與傳統文化產生聯繫,同時,也是對在地保留傳統作物的農友的支持。當作物有了穩定通路,部落農民便能較無後顧之憂,持續種植與保存布農傳統作物與農耕智慧,創造正向循環。營養午餐也能幫助在地糧食系統更加強韌、建構在地化的食農教育發展。

孩子們在長輩指導下,體驗製作小米點心。和長輩學習種豆豆

部落中生代向學童講解小米知識

 

慈心、企業結合在地 吃出部落智慧

為了讓此行動的效果更加深化,計畫正式啟動前,慈心基金會便與營養師共同擬定發給各校老師的說明函,除了說明計畫緣起與目的,也提供布農雜糧營養與對環境友善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各校教師推動食農教育參考,並於供應時段,同步播放相關布農家庭菜園短片,幫助學校師生認識布農雜糧。

此外,今年慈心也與在地卓樂國小、卓清國小以及在地Saiku清水部落發展協會合作,辦理多堂食農課程,由部落長輩帶領孩子,透過實際觸摸作物、田間觀察與種植,並學習動手製備與品嚐餐食等各項體驗,認識多樣化的布農雜糧以及布農的食農智慧。一旦小孩看見長輩們身上蘊含的布農智慧,其對於環境的貢獻和意義,無形中也能連結孩子們與家中長輩的關係。生產、生態和生活,於在地友善雜糧進校園計畫中結合在一起。這是一個企業透過與NGO合作,攜手在地相關部門、地方產業與在地社區組織,推動ESG的具體實踐案例。

慈心及企業,與在地聯手,讓孩子們有機會在學校裡吃到祖母種的小米和豆豆。

註1:(包含三民國中、三民國小、玉里國小、源城國小、大禹國小、東里國中、東里國小、萬寧國小、吳江國小、樂合國小、中城國小、東竹國小、明里國小、富北國中;卓溪鄉的崙山國小、立山國小、太平國小、卓樂國小、卓清國小、長良國小、卓溪國小、古風國小、卓楓國小。)

包一個紅包給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