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有山

認識推動有機

南安布農山村 2023 / 10 / 23 4592

9月中旬,慈心基金會於花蓮卓溪鄉南安舉辦連續兩天的「布農里山走動式工作坊暨實踐者交流會」,邀請各界致力於布農里山智慧、傳統農耕智慧,或對農民保種有興趣的各界專家學者、南安部落農友、各界布農實踐者,一起進入布農里山實踐場域—家庭菜園,走讀、交流分享經驗。



眾人走訪與山緊密相接的坡地菜園

 

9月14日進行走動式工作坊,帶領大家走訪數位迪娜(布農族語Tina-女性長輩之意)的家庭菜園,認識當中蘊含的布農里山智慧,包含「布農坡地耕作智慧」、「農田生態與棲地營造」、「布農食物森林」三大主題。9月15日為實踐者交流會,透過六位布農發表人各自於不同實踐位置的分享,促進在場同樣致力於發揚布農智慧之夥伴的交流對話。南安的六位接傳青年也藉此難得場合向來賓分享所學歷程。

 

布農里山智慧– 感知觀察 進行動態調整能力

眾人來到余淑珍迪娜的坡地田區,發現有沿著等高線一行行清楚的砌石,有參與者分享即使是很微小的規模,也見得到水土保持程度的差異。余淑珍迪娜一邊以族語解說,一邊把拔起來的草沿著石頭邊排好,如此一來累積的養分就能種植作物,透顯出布農從實作當中傳遞知識的習慣。

一旁就是李菊妹迪娜的水稻田,也有菜園鑲嵌其間,遠遠看去,田埂種滿紅藜。這對於生物多樣性很有幫助,高莖的紅藜可以提供鷦鶯、文鳥等小鳥躲藏棲息,讓此地不再是單一的水稻田地景。

一行行砌石結構明顯 余淑珍迪娜解說坡地砌石的耕作智慧(陳美玲攝)

菜園地面覆蓋地瓜葉,不使土壤裸露,品種也相當多元。

 

而潘竹菊迪娜的菜園,讓參與者直呼走進去每一步都要很小心。雖然周邊環境乾燥無遮蔭,又缺乏灌溉水源,菜園仍一片綠油油,仔細一看還有眾多品系,都是外面找不到的。潘竹菊迪娜還會讓豆子攀在眾人不喜的銀合歡上長高,省去搭豆架的麻煩。迪娜表示,可以連皮吃的Pulavaz Dwubun,若是匍匐在地上很容易被蝸牛吃,但爬高就不會了。 

潘竹菊迪娜如森林般多層次的菜園。迪娜讓豆類攀爬在銀合歡上,充分利用每一處空間。 

參與者將今日所見以圖像方式彙整記錄(陳美玲攝)參與者將今日所見以圖像方式彙整記錄(陳美玲攝)

 

布農群英會 眾多堅強心靈的集結

實踐者交流會有人稱之布農群英會,為眾多堅強心靈的集結。南安長輩與發表人互動熱絡,也對這些不同領域的實踐者給予肯定。六場分享,隱約有路徑可串聯:

族人們唱起歌,表達快樂迎接今日的交流展開。

 

來自南投信義卡里布安部落的Nieqo(全慈豪)一家,堅持以種植保種,即使被其他種植高經濟價值作物的村民稱為傻瓜一家,仍持續種植並分享多樣的小米品種給各地的布農社群。當山上的實踐者持續種植,山下也有青年藉著種植小米嘗試接回原先陌生的傳統文化,臺東縣布農青年永續發展協會(東布青)的Salizan(胡克緯),在大學時期意識到自己與自身文化的距離,於是在學校內爭取到一小塊地成立小米園,以種植小米為路徑號召青年一起接回傳統文化;而以斯馬哈散農莊青年Banu(邱曉徵),也是在平地保存小米、油芒、龍爪稷等傳統穀物的種植者,並致力於推動下一代與一般大眾的食農教育。

發表人們陸續上台分享自身的實踐行動

現場交流相當直接且熱烈

 

有別於上半場以種植為路徑,下半場首位分享者馬遠部落青年Atul(田主聖) ,以上山復返祖居地的方式尋根,將身體帶回到山林間,並展開布農過往生活器物的追溯學習;回到山林不只需要人的復返,作物和文化也需要一起復返,內本鹿人文工作室的Dahu(胡榮茂),看見某些傳統知識唯有在山上才能存活延續,他透過與臺東林管處共同協議,將臺東蘇鐵護管所轉變為山胡椒學習基地,在山上復耕小米,並發展出一套在山林場域實作學習的課程地圖,推動布農全人教育;最後由崁頂蓋亞那工作坊的Ibu(胡郁如),分享她跟著母親學習到的傳統知識,如何帶領她有了生活的踏實感,並以自己有興趣的文化料理作為實踐路徑,一步步被外界所看見。她的分享,隱隱跟南安接傳青年與迪娜學習的行動相呼應。

 發表人Dahu分享在山胡椒基地的布農山林教育實踐,今年八月有些南安農友也有去參訪。

 

里山智慧接傳人 發揮創意展現學習歷程

在長輩與林志忠老師陪伴下,六組接傳師生也在今日發表學習成果。

在文健站服務的林彥翎將所學結合工作,透過與長輩互動的機會調查傳統豆類,也將布農族的傳統知識帶到阿美族長輩面前與之互動;布農媳婦翁立娃從料理布農豆豆、菜園蔬菜,到嘗試天然素材編織(苧麻、葛藤),完整梳理不斷犯錯再精進的學習歷程,嘗試中意外誕生的火龍果三層糕大受好評。

為了這天發表接傳人們也花了長時間準備老師與學生一起分享這段時間的學習歷程

發表人也來到接傳人攤位前,對於火龍果三層糕感到驚艷。

 

擅長料理的吳紹琪以布農雜糧、豆豆製作好攜帶的點心,也做了登山者喜歡的輕便食材包、果乾,回應南安瓦拉米步道興盛的登山活動;喜歡爬山的鄭儀君以族語字詞卡呈現所學,提到在菜園學習到的詞彙如何幫助她串聯在山上的經驗;有實際種植經驗的林秀麗,製作了迪娜們各個菜園的作物時程表,還有便於播種的種子球;姊姊林秀花則將先前和長輩詢問後得知的小米相關的禁忌、夢占,用生動的繪畫圖卡表現,即使圖案簡單,但看過就很難忘。

接傳人紹琪利用菜園產物製作的登山食物包 

接傳人林秀花利用手繪圖卡生動說明小米疏苗時的禁忌

 

為期兩天的布農里山走動式工作坊與實踐者交流會,透由拜訪家庭菜園認識布農里山智慧,以及六位布農族人分享學習實踐歷程,讓在場的夥伴們在交流對話中,更增傳承、發揚布農智慧的信心與能量。

接傳人頒發感謝狀給自己的迪娜老師

包一個紅包給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