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東六級鏈

認識推動有機

花東六級鏈 2022 / 11 / 25 4389

慈心基金會承接國發會「建構花東六級化產業鏈」計畫在台東復耕小米,慈心專員在7月與9月帶了花蓮瑪布隆農場的農友柯春伎與馬太鞍部落老人家到台東土坂、金峰鄉交流參訪,柯春伎跟老人家看到台東部落還保留這麼多小米品系,也更決心要好好守護自己的小米,並於8月初開始播種育苗。

11月7號第一批小米成熟準備採收了,讓馬太鞍小米復耕計畫看到成功的契機與希望!

 

一起種回即將消失的馬太鞍小米

距離春伎上次種小米已經是7年前了,部落裡原本有3個品系的小米,沒想到7年後只剩下1個品系了。今年7月,春伎在部落裡找尋還有在種植小米的ina(阿美族部落婦女之意),或者冰箱裡還留有小米的ian,還在種植小米的ina只剩下1位,而冰箱裡的小米,在請種苗繁殖場驗發芽率後幾乎都是1%,才驚覺馬太鞍小米已經快要消失了。

這讓春伎深切感到馬太鞍小米保種的急迫性,因此開始展開馬太鞍小米復耕計畫,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以及慈心基金會的陪伴下,用僅存的幾穗小米來開始育苗種植。

從8月初開始播種育苗,8月底定植,9月20開始出穗,到11月7號第一批成熟的小米採收,這批小米幾乎是泡在雨中長大的,花蓮已經下了1個多月的雨了,原本非常擔心小米會活不了,沒想到馬太鞍小米竟然亭亭玉立、小米穗金黃飽滿,超乎大家的預期。

 

笑聲中 收穫人與土地的連結

在春伎媽媽與春伎進行祝禱儀式後,Ina們在田裡採收小米的速度非常驚人,很快的判斷每一株小米是否已經成熟到可以採收的程度,手腳俐落到讓人還來不及按下相機快門就已經將小米穗採下了。

Ina們在田裡採收不到10分鐘就結束了,其他的小米要等到下週才會完全成熟,因此大家便開始進行小米田裡的餐桌活動,春伎早已備好野菜湯、粽子、點心等,等待著慰勞ina們。

秋日裡微風徐徐,稻浪與金黃小米穗伴隨著ina們熱烈的談笑聲,馬太鞍小米串起人們與土地最緊密的連結。

 

相約持續種小米 找回記憶裡的傳統味道

接連幾天的好天氣,剩餘的小米在溫暖陽光的照顧下終於成熟了,11/12迎來了第二次的小米採收。這次春伎和ina都換上了傳統服飾來採收,春伎穿著中年婦女的紅色傳統服,搭配紅色頭飾,而ina們則穿上了長輩專屬的農作系列的傳統服,綠色上衣搭配黑色寬褲,頭上會綁著白色毛巾,背後背著藤編籃或是五節芒做的遮陽板。遮陽板又叫小飛俠背板,用五節芒做成,相當輕盈,方便攜帶捲收,ina們在田裡彎腰工作時,會把小飛俠背板用繩子繫在腰間,便能遮陽擋雨,如此巧妙的設計,不得不佩服祖先的智慧。

陽光下,ina們一邊採收,一邊唱著阿美族歌謠,這是一場喜悅的豐收。採收結束後,春伎和ina們相約要一直種小米,還要做出好多記憶裡熟悉的食物,不同世代的族人因為小米而更靠近了。

包一個紅包給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