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淨源茶

認識推動有機

慈心淨源茶 2022 / 08 / 17 1921

比得獎更重要的事

「茶湯風味帶有蘭花、玉蘭花香氣及梨子、水蜜桃果香,以及蔗糖、奶油甜香及青草、乾草香,或微具爆米花香氣,茶湯甘甜滑順,口感細緻度佳,餘韻持久。」這是今年全國有機茶大賽評審對淨源有機包種茶風味的描述。慈心淨源茶連續三年參加全國有機茶分類分級TAGs評鑑,今年包種茶與清香烏龍各別獲得《精選》與《優選》的肯定。

 

 慈心淨源茶條型包種茶與球型清香烏龍各別獲得《精選》與《優選》的肯定。

 

臺灣茶分類分級系統(TAGs),是由產官學三方評審並以風味輪描述茶特色的分級系統,以分類分級評鑑方式,讓消費者能透過專業明確的風味描述,找到自己喜好的茶品,讓有機茶不只喝起來安心,也更容易親近。淨源茶場場長陳儷芳對有機茶評鑑活動表達肯定,透過公平公開的評鑑,對茶農來說有鼓勵與肯定的意義,同時也是茶場日後製茶的參考依據。

淨源茶團隊與本屆評審合影

 

關於今年的成績,茶場顧問陳善嘉期許要再接再厲,希望品質再提升,讓消費者能喝到安心的好茶,但是「淨源茶不只是要把茶做好,而是整個環境的優化,守護生態環境才是我們最主要的目標。」陳顧問強調,希望大家能喝出健康,也喝出好環境。

飲一杯與自然共好的茶,守護乾淨的水源,也守護茶園小動物的家園。(藍鵲、鼯鼠 / 攝影 林青峰)

 

為古老行業注入新活泉 

陳場長談起今年茶況,農友普遍提到今年春茶前因為雨量多溫度低,造成茶芽生長不均,大大增加了製茶上的困難,因應氣候變化下的製茶調整將是今後製茶師的最大挑戰。全國有機茶分類分級評鑑進入第三年,過程中感受到茶農們在良性競爭中想把茶作好的積極心態,相信消費者也能從茶湯中感受的到。陳場長表示:「有機茶農們藉由評鑑互相切磋,會拿自己的茶請大家喝看看,探討做茶時候的氣候、發酵時間等等做茶心得,互相請益與學習,提升彼此的製茶技術」

 農友們經常交流茶園管理與製茶心得,一起提升茶品質。 (淨源茶場顧問陳善嘉)慈心淨源茶場長陳儷芳(右)認為有機茶評鑑是對茶農的肯定與鼓勵。

 

茶場也會買得獎茶來喝看看,探討可學習之處,並且從中發現到,不同地區的有機茶無法彼此複製在地環境造就出來的風味,就像「南投做不出坪林的風味,坪林也做不出南投的味道。」不同的風土加上豐富多元化的茶葉,也是有機茶顯得難得,令人著迷的地方。

這幾年在氣候變遷與疫情持續影響下,茶園管理與行銷都面臨很大的挑戰,淨源茶在大環境難以掌握的變動下,持續精進技術,包裝也朝向環保並具設計感。另外,面臨採茶人力逐漸凋零的現況,茶場也逐步將手採改成機採,但是因為機械採茶的茶葉長短較人工採收難以掌握。因此,為配合機械採收,茶園管理跟製茶技術都要一起提升,是今後要努力的重點。

 採茶人力逐漸凋零,人工採茶盛況不再。機械採茶難以掌握茶葉長短,因此,茶園管理跟製茶技術都要一起提升。

與動物共生共舞的視覺設計,送好茶的同時也傳遞理念。以穿山甲、台灣藍鵲等生活在有機茶園周邊的保育類動物為圖案,構成人與自然和諧的圖畫。

 

喝一杯天地人的集體創作

要把茶做好,就像一場接力賽,每一棒都很重要。「先要有好的原料-茶菁,茶菁需要好的生長環境配合,這就關乎茶園管理,之後從採茶到整個製茶流程都很重要,每個階段都要靠整體的努力,而且,還需要氣候配合,天地人缺一不可。」茶場顧問陳善嘉道出能與一杯好茶相遇著實不易。

茶葉改良場蘇宗振場長在頒獎典禮上提到,一塊茶園茶種下去照顧好,維持三五十年不成問題,是永續產業的代表,希望台灣的有機茶能成為整個有機產業的領頭羊,有機茶農責任重大。分類分級評鑑可以方便消費者找到適合他的好茶,希望消費者以行動購買支持農友。

耕種技術影響茶樹生長好壞,氣候也是關鍵因素。從茶樹栽培、採茶,到萎凋等漫長的製程,到一杯茶的呈現,是場天地人的集體創作。

 

慈心淨源茶的初衷與台灣有機茶的願景相符,希望用有機耕作、精湛的製茶技術做出好茶,賦予歷史悠久的茶文化,一個守護環境生態永續的美好意義。當我們眼前一壺有機茶的葉片緩緩舒展,散發出各種迷人的香氣時,或許你和我一樣無法描述是哪種香氣,但那難以言喻的香氣肯定是來自以有機友善耕耘的土地,自然馥郁的芬芳!

     

 

了解更多~~

慈心淨源茶官網改版 好禮等你來
→中秋節到了 來杯淨源茶!

【有機茶里程碑】 首屆「2020全國有機茶 TAGs 分類分級評鑑」 全臺有機茶農是最大贏家

包一個紅包給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