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民保種
原民保種 2025 / 09 / 11 66

Buon appetito! —
祝用餐愉快,讓味蕾感受著土地的溫度。

建合部落的清晨,
空氣裡傳來橄欖油在鍋上加熱的溫潤香氣,
金黃的小米與翠綠的月桃葉,在木桌上交織,
一瞬間,像是把托斯卡尼的晨光搬到台東,
怎麼熟悉卻又新奇,突然浪漫了起來。

當小米遇見義式主廚,
部落食材的華麗轉身。

義式料理的美,在於去繁就簡,
用最單純的手法,讓食材自己說話。
一把在地野菜、一撮鹽、一道慢火熬出的大圓葉胡椒樹豆小米燉飯,就足以讓味蕾記住土地的氣息。

 

 

來自台中的主廚,號稱大家一次就愛上的何俊昕。
也是無菜單蔬食餐廳「菜市場 Tsai Chi Ya」創辦人,

他的故事,從美國念研究所開始。
那時候,俊昕在想:飲食,能不能逐步改變一個地區的健康?
他希望「菜市場」不只是餐桌,而是土地與食材再次相遇的舞台。
他重視食材原味,善於以簡約卻深具層次的手法,呈現自然風土的特色。俊昕不僅專注於味道,更注重料理背後的文化故事與永續理念。

今天,他這份心意,帶到建合。
現場除了建合文建站卑南族的長輩,還邀請了排灣、魯凱族的中世代農友共四十人齊聚一堂,一同學習這道結合傳統與創新的料理。

今天教作的手路菜,
大圓葉胡椒樹豆小米燉飯
這道燉飯,靈感是來自部落的「搖搖飯」。

 

 

食材,
米是卑南的有機白米
小米是來自好幾個部落友善耕作的小米
俊昕邊示範邊解說:
「洋蔥先炒至透明,就可以去掉辛辣味;
米粒入鍋後也是慢慢炒到有點透明狀,接著灑上米酒,因為酒精可以讓食材快速達到沸騰的溫度,」

「不夠!」有位阿姨喊著,米酒加太少惹....,現場頓時哄堂大笑。

「再來轉成中火,慢慢加入樹豆的高湯,還有樹豆也要分批加,
簡單個調味,加點塩,加點胡椒...
加幾片月桃葉提味,記住,月桃葉一定要先揉一下再加,
小米及龍葵後加,因為這比較快熟。
每次加高湯,淹過飯就可以了;慢慢攪拌,這樣澱粉質就會慢慢出來,口感也會滑順.....
最後起鍋前可以再加一些米酒,就會有酒香味...」

好,那接著就換大家去實際操作練習了!

 

 

 

最後,長輩們不約而同:
「老師,我們都愛上你了!」你什麼時候要再來教我們?!

 

 

 

 

大圓葉胡椒樹豆小米燉飯    材料/步驟

以排灣族搖搖飯為發想,將樹豆與月桃葉熬煮成高湯,接著烹煮燉飯,再加入在地小米、大圓葉胡椒葉(若無可略過),以及野菜(野莧、龍葵、飛機菜、紫背草、地瓜葉等皆可)。

材料
刺蔥    50 克
大圓葉胡椒 5 片
野菜    600 克
杏鮑菇   5 條
月桃    2 片
樹豆    400 克
生薑    2 條
小米    300 克
有機香米  600 克
橄欖油、海鹽、黑胡椒
里仁豆腐乳 1 瓶

步驟
1. 將生薑片、撕小片的月桃葉與泡水一晚的樹豆一起煮成高湯,樹豆撈起備用。
2. 平底鍋倒入些許橄欖油,將切丁的杏鮑菇與香米一起放入平底鍋炒至透明。
3. 加入高湯一起烹煮 15 分鐘,再加入樹豆與小米。
4. 上步驟最後 5 分鐘加入大圓葉胡椒與野菜、海鹽與黑胡椒。

大圓葉胡椒樹豆小米燉飯

包一個紅包給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