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生態之美與原住民的農業生產,是長久以來無法兼顧的兩難課題。
2014年起,慈心基金會接受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輔導南安部落轉作有機,期能達成生態保育與部落文化永續的目標。兩年多來,結合花蓮農業改良場﹅玉山銀行及銀川永續農場,共同輔導南安有機產銷經營,目前轉作農友已擴增至9位,面積達13公頃,超過南安田區1/3。更結合學術界進行有機田與慣行田物種調查,歸納出幾點重要的結論;令人驚喜的是,在田區發現此地特有種「菊池氏細鲫」,基金會於是在今年(2016)5/13召開記者會,邀集媒體朋友一同見證友善耕耘帶來的無限生機。
一方有機田,帶來經濟、生態、文化三方並進的希望
花蓮南安部落位於玉山國家公園東側,田區上方正是南安遊客中心,長久以來噴灑化學藥劑的慣行耕作方式,與眼前壯闊大山環繞、綿亙的美麗稻浪形成對比,也和國家公園生態保育理念產生對立,慈心基金會在部落舉辦多次說明會、有機技術課程,透由不斷陪伴及關懷,與農友建立良好的夥伴關係。
經過兩年半多方努力,農友技術提升,產量增加,從成本效益評估顯示,有機雖然成本高,產量僅慣行的七成五,但收購價高,結果淨收入兩者差不多,加上農糧署補助,整體下來有機收益較佳。過程中有銀川農場的大力協助,而所生產的「玉山瓦拉米」則有玉山銀行全數收購,讓南安農友可以無後顧之憂。
基金會在農業經濟﹅生態維護及部落文化三面向兼顧的目標下,以有機農耕為基礎,建立農田生物多樣性,以及凝聚當地社區意識,傳續布農族農耕文化,未來更期望能透過教育推廣,建構完整的有機農業內涵,以符合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IFOAM)有機3.0永續精神。
首度結合學術界進行有機田與慣行田生態調查
在兩年多的水田生物多樣性調查研究中,台東大學彭仁君教授發現天敵物種對田間生態系統的助益。記者會中,彭老師在詳細的田間採樣資料中歸納出有機田的天敵種類豐富﹅物種生活史完整,以及害蟲遭克制等生態防禦的三大代表性特點。彭老師表示,從田野調查數據看來,有機田作物生長過程中會自行發展出良好的生態系,可逐步形成完整食物生態網,有足夠的天敵物種抑制田間害蟲,以此調查證明有機農業具有生態防禦的價值與意義。
下午大家走進ㄧ大片綠油油的稻田裡,彭老師引導大家分辨有機田與慣行田生物相的不同。慣行田噴很多殺草劑殺螺藥會讓濕地生態沒辦法維持好,相對有機耕種兩三年後土壤自然鬆軟,慣行田踩下去很硬,放水後很多生物會跑掉或死掉,生態回復能力沒有機田好,彭老師要大家
用手壓壓看土壤硬度,撈撈看田水生物,會發現在慣行田小蟲很會長,但看不到蝌蚪或魚。
特有魚種—菊池氏細鯽回來了
當來到農友林仁義的田區時,彭老師蹲身在石砌的小小生態池中,撈起在台灣水田幾乎絕跡的特有魚種—菊池氏細鯽,眾人驚喜的目光與相機鏡頭紛紛齊聚在小小的魚兒身上。彭老師說,魚是順著溪水流下來到水道然後流入到各個田區,如果不小心到有農藥的田就會死掉,有機田潔淨食物也較多。
菊池氏細鯽是在今年四月,慈心基金會聘請生態專家林青峰老師至南安有機田區勘查時觀察到的,當時大家十分的驚喜,合力挖坑,並以石塊堆疊營造生態池,讓魚兒可以在此安心成長。菊池氏細鯽原本是此地常見的魚種,因棲地遭到破壞及農藥等污染近乎絕跡,野外族群僅存於東台灣少數隱蔽水域,此次發現魚群在水窪中悠游,代表著南安田區轉作有機後,水域潔淨了,生態自然穩定,珍貴的物種被重新發現,令人十分振奮,兒時記憶中的小魚,因為友善耕耘而回來了,農友們也備受鼓舞。
有機路上眾人陪伴,布農文化再現南安
有機轉作過程中農友心中滿滿的感恩,也有心態翻轉後的喜悅。榮獲2015「全國名米產地冠軍」的農友王政德表示,他體會到有機耕作對農友與消費者的健康都好,希望班員們能再努力往前。前部落主席夫人林瑞花說:「有機不難,努力一點就好!」她並感謝慈心、銀川的長期陪伴,會繼續往前走,希望臨田與其他部落向南安看齊一起轉作有機;農友林仁義描述在他的田區發現菊池氏細鲫時感覺很開心,當天馬上動手在田區旁營造生態池,安置珍貴脆弱的小生命;南安有機米產銷班組長林泳浤表示:「種有機很奇妙的是物種回來了,這才是成功!」他表示雖然大多數人對轉作有機會先觀望,但看到我們都富有了,很多人就會進來了。
南安布農族人傳承悠久的農耕文化,因敵不過現代農業趨勢而淪陷,如今以有機農業再度開啟了世居南安部落重現部落文化的信心。中斷數十年的南安布農族祈福祭與收穫祭,也在2015年重新隆重舉辦,並重現國際聞名宛如天籟的八部合音。
農友們很感謝玉管處、花改場、玉山銀行、銀川米、慈心等眾人的協助,讓南安這塊土地得到保護,文化得以保存。基金會也期盼運用現代農業創新技術與落實有機農業理念,證實生物多樣性的重要,促成農田生態環境與資源永續利用,更保留既有文化資產。南安聚集了四面八方的協助與祝福,眾人長期陪伴,啟動了農業永續、生態環境永續、文化永續傳承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