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有山

認識推動有機

南安布農山村 2022 / 12 / 16 1619

 

南安田區中央的大草屋旁搭起了帳棚,小路上出現一台又一台車。卓清國小的校長、臺東初來國小和延平鄉桃源國小的老師……在意布農文化智慧傳遞與運用的夥伴,一一來到草屋。

今天是布農里山智慧接傳人的期末發表,青年接傳人將展現一年來和Tina(部落年長婦女的尊稱)學習的歷程;記錄布農家庭菜園知識的小冊《走進彼桑拉返──布農的菜園》也將正式發表。除此之外,草屋內還有農友們的攝影展,傳遞出他們與自家田區相處的日常。

 南安豐收的一年:驗收布農里山智慧接傳人學習成果的同時,發表記錄布農家庭菜園知識的專書與農友們的攝影展。

 

布農菜園專書 記錄和自然相處的智慧

活動由文建站表演起始。卓清村村長何成忠致詞時,延續了文健站帶來的樂音,帶大家合唱布農族歌曲〈Manaskalkata〉意思是「我們很高興一起在這裡相聚」。林管處處長黃群策也來到現場,他特別提到南安有別於林班地,是布農生活的地方,了解族人的在地知識如何產生與運用十分重要。過往管理山林常以保護心態,把人排除在外,導致傳統和自然共處的智慧日漸式微,而《Bunun tu Pisanglavan走進彼桑拉返──布農的菜園》一書的出版,便是從布農豆豆的保存開始,找回人與自然的其他可能關係。希望本書能多方向外推廣,發表權和智財權屬於南安。

慈心基金會有機發展課郭竹君課長則提到慈心駐點的人員與南安部落農友們的互動,他們在接傳課程進行時,隨時觀察和陪伴學員,也一再詢問長輩對於課程的想法和感受,並得到很希望可以繼續接傳的回應。她在此謝謝大家對於慈心的愛護與支持。

當天活動由文建站婦女舞蹈表演熱鬧揭開序幕卓清村村長何成忠致詞

林管處處長黃群策頒獎給擔任傳遞南安里山智慧的部落婦女

 

承接林管處處長對《Bunun tu Pisanglavan走進彼桑拉返──布農的菜園》的看重,駐點南安的慈心專員于諄,仔細向大家深入分享專書緣起:「有機的核心是人怎麼與其他物種、人、環境互助合作。慈心受國家公園邀請進入南安後,我們發現布農早有一套互助合作方式。於是我們邀請年輕一代一起將長輩知識記錄下來,這些知識並不是受典藏的固定學理,而蘊藏於每天的日常,都是活生生實存於日常實踐中。像Tina Danabas(潘竹菊)每天五點半就起床到菜園,她說:『工作開心,食物就會漂亮』,這就是一種人與自然的倫理觀展現。」如今出版圓滿,書與感謝狀也由Tina Danabas代表收下。

除了接傳課程之外,一年的農事也同樣告終。為了感謝辛苦維護有機友善環境的南安農友,林管處處長、東華大學劉吉川老師和臺東大學彭仁君老師,頒發了棲地營造水稻農友感謝狀,向努力的農友們說聲「Uninang!」(謝謝)。

在南安駐點的慈心專員于諄分享專書緣起

(左起)慈心基金會有機發展課郭竹君課長、林管處黃群策處長向用心棲地營造的農友們致謝。

 

五位布農青年 接承傳統智慧成果豐碩

第一位發表的,是參與卓溪登山協會的Tana(黃雅憶),她分享了自己入山所見與菜園中的布農知識的相關性,以山林間常見的植物利用作為綱要,顯露布農對於環境的熟稔敏銳。青剛櫟是山區動物重要的食物來源,嫩葉與果可提供獼猴食物,水鹿則會在樹下撿其他動物搖下來的現成果實;耐用的黃藤在製作弓弦與套索時不可或缺;柃木則是路阱吊木的好素材。至於金線蓮從族語可看出藥用特質,lupatas,意為:葉脈具有線條的藥。

往前走幾步是一桌餐席。Tanivu(吳紹琪)跟著媽媽Uli(高秀琴)在這一年來做了不少傳統食材再創新的嘗試。油芒、小米和紅藜混合的飯糰,以及各種穀物和地下塊莖根,呈現了布農的飲食多樣性,光是澱粉來源就有地瓜、南瓜、芋頭、紅藜、小米、油芒、龍爪稷、旱稻等,高達八種之多。盤面上小巧精緻的糕點內餡則來自布農豆豆。豆豆種類多,可種植在許多環境跟地形,又能固碳固氮,是布農重要的蛋白質來源。雖然Tanivu將豆子製為甜食糕點,但也提及布農飲食傳統上,在小米收穫前是有甜食禁忌的。

年輕的接傳人向與會者分享一年來所學

A-Li(林秀花)分享從Tina Mua(胡玉英)山坡菜園延伸而出的學習,A-Li的分享搭檔Abus(林彥翎)在旁適時補充。南安的各種土石環境可被分為五種:山坡滾下的土石Lakda、黏土Taaq、河床沖刷的土質Vanglaz-Dalaq、紅土Dangqas-Dalaq、砂質地Bunuk,兩人帶著大家唸出這些各自不同的族語稱呼。

山坡菜園是在山上需要物盡其用的範例,挖出的石頭就地堆疊,讓植物攀附也穩固水土。A-Li也介紹了各種土質所適應的作物。黏土可種枸杞、葉菜類等但不能種樹豆;至於較肥沃的紅土,則常種布農煮湯必備的生薑。

 

接傳人介紹手作竹板曆布農族植物文化介紹

 

Tina Mia-ia(高春妹)種植的作物高達68種,多樣的種植模式也吸引了各方動物。相當受老師肯定的青年接傳人Mia-ia(林秀麗)挑了10月份的竹簡曆向大家說明:「10月秋季多雨,山豬也常趁雨天來到田區。」。由於Tina Mia-ia田裡種了許多果樹,也會吸引臺灣藍鵲造訪甜柿和火龍果。

學員A-pin(連秀華)的分享同樣是對於菜園生態的觀察,Tina  Danabas的菜園常讓A-pin看不到自己的Tina,植株高低錯落層次有致,充分利用每一塊角落。A-pin回想菜園裡的作物幾乎不太生病,不似大規模單一種植易有各種病害,在Tina的菜園大多困擾的只有蝸牛,蝸牛以撿拾控制數量就好,有空時還能加菜。

最後,Tina們和通過發表的青年接傳人面對面,頒給自己的學員一年級結業證書及《走進彼桑拉返──布農的菜園》。有些學員馬上拿著書找陪伴她們一年的林志忠老師簽名。此外,族人們也和接傳盟友——長期記錄、傳遞布農智慧的桃源國小進行禮物交換。上午活動順利告終。

 傳授者Tina們頒贈禮物給通過發表的青年接傳人,並互相擁抱。

 

淨塑與植草 營造人與動物美麗家園

活動尾聲,Tina帶著福智花蓮教室的義工,進行田區淨塑和田埂草種植。除了能為造訪之處撿除垃圾、貢獻心力,也讓大家有更靠近田區的機會,產生自己的第一手經驗。Tina指點大家挖溝置入百日草、孔雀草的種子,再覆蓋好種子上的土壤。這兩種植物耐踩踏、花期長,適合在田邊創造出小動物們的棲所,也增添水田景觀豐富性。

大家很努力將隱藏在田間的垃圾找出來沿著田區一路撿拾,多了一個親近土地的機會。

Tina先灑播種子於田埂上大家依著Tina的指導幫種子覆土

 

感謝花蓮林管處支持「花蓮縣卓溪鄉布農山村-里山地景生態營造計畫Ⅱ」,以及玉山銀行對「南安部落水稻生態有機農業輔導暨培訓計畫」的支持,讓默默存在南安部落婦女們身上的布農里山智慧,能夠順利傳授給年輕人,祈願這珍貴的傳統智慧能一代一代地接下,並傳續下去。

 

~~ 活動花絮 ~~

包一個紅包給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