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民保種
原民保種 2024 / 05 / 30 1264

花東農友雲集 見證小米健康回歸部落

有些重要的東西,往往在我們不經意的情況下從此消失不見!

自然界生物物種正以每年5萬種驚人的數量迅速流失中,代表人類賴以生存的食物鏈嚴重失衡,伴隨而生的飲食文化等珍貴人類資產也將消失不見,有些國家很早就有所警覺而成立種原庫,台灣則是在1983年斥資四億打造「國家作物種原庫」。慈心基金會也在2012年開始構思保種復耕,尋求專家學者指導,希望能挽救逐漸流失的種源。2015年至今,慈心持續深耕花東地區陪伴農友,並推動代表台灣原住民的飲食文化與祭典聖物「小米」的保種復耕。

小米曾經是原住民珍貴的主食,隨時代變遷,越來越少人種植小米,面臨種原消失的問題。

 

2021至2023年間,慈心陸續將部落農友提供的小米品系送至種苗繁殖場進行技術培育,今年(2024)02月,台中種苗繁殖場將其中來自花蓮成功繁殖更新的8個小米品系,運載送至花蓮馬太鞍瑪布隆農場小米示範田區種植。三個月後,在農友的努力下,小米不負眾望,在自家的土地上日漸茁壯,為此,慈心基金會與農業相關主管單位,於5月14日隆重舉辦「花蓮小米經濟種原觀摩分享會」,當天來自花東12個部落70位農友們來到示範田,一同見證並慶賀從種苗場復育後的健康種子,回歸部落土地並順利成長!當天並請到種苗繁殖場 羅英妃副研究員講述「原鄉小米經濟種原保存體系」,以及種苗繁殖場蘇士閔助理研究員指導「小米病蟲害防治」,讓農友們對種植小米更有信心。

小米分享會吸引來自花東12個部落70位的農友前來觀摩學習

種苗繁殖場 羅英妃副研究員講述「原鄉小米經濟種原保存體系」部落長者看到代代相傳不同品系的小米內心很感動

種苗繁殖場蘇士閔助理研究員指導「小米病蟲害防治」透由專家說明病蟲害防治方法,增強農友們復耕的信心。

 

示範田成功復育小米 把最好的種源留下來

負責示範田復育小米的農友柯春伎看到許多專業農民與部落達人蒞臨現場感到十分歡喜:「在觀摩會前連日大雨造成小米全部倒伏,感謝有瑪布隆團隊及ina媽媽連日搶救,才能在今日呈現最好的小米樣貌。」目前小米還在成長期期間,大家都很期待未來小米成熟,種原源源不絕。

在部落族人的努力下,從種苗場回歸部落的小米在示範田順利成長、結穗累累。

 

談到小米復耕的辛苦,柯春伎說:「在復育小米過程中,常被各種挑戰嚴刑拷打著,異常天氣、病蟲草害、野生動物、我們投入的資金與人力均不是一般外界所能想像,苦楚只能自己吞落肚。」「農場的夥伴們最近都在高難度領域中操練,像二座防鳥網,要在一週內架好,就是很大的挑戰。」對於缺乏機械化耕種的小米,部落如何依靠小米生存來形成產業,未來,柯春伎已做好馬拉松賽的準備:「儘管沿途坎坷崎嶇,但我確定這方向是對的!」而如何堅持參與這場耐力賽?柯春伎說:「找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跑會更長久!」

柯春伎分享耕種小米的辛苦,希望在一群人的努力下走得長遠、越來越順利!

為此次分享會趕工搭建的防鳥網,讓大家觀摩學習。

 

農業部種苗改良繁殖場張定霖場長於開場時提到:「小米收成時,希望農友要從中把最好的種原留下來,也可以寄來種苗改良繁殖場,種苗場有專業人員與設備幫農友冷藏保存,當部落農友因天候異常等因素導致種源不足時,可以再向種苗場取回種源。」種苗場是農友最佳後盾,張場長期待能有更多部落響應,提高生物多樣性,這樣的珍貴資源將歸部落所有。

種苗場張定霖場長致詞,希望農友將最好的種原留下來,有需要還可以從種苗場取回。

     

花蓮改良場宣大平副場長表示,在花改場多年很少看到花蓮的小米品系,這次看到這麼多品系,真的很驚豔。種苗場羅英妃副研究員則提到:「所有品種不分高下,在自己的家鄉種自己的品種,就是表現最好的品種,就是最棒的選擇。」羅副研究員期待部落老人家能將傳統農耕智慧傳承給年輕人,年輕人能肩負起保種神聖使命,把作物保種觀念與成果分享出去,讓祖先留下來的特有珍貴種原,世世代代保留下去。

花蓮改良場 宣大平副場長(右一)表示,這次分享會中一次看到這麼多品系,真的很驚豔。

 

老祖先珍貴品種現身 點燃農友保種復耕希望

在進到小米種原示範田觀摩會場地時,互不認識的農友,很自然地打開話匣子分享自己是如何種植、如何保種等,現場討論十分熱絡。

來自台東縣卑南鄉達魯瑪克部落的巴樂絲從活動開始就開啟FB直播,將保種成果馬上分享給部落的族人,盼更多人能加入小米保種行列;來自花蓮南安的潘竹菊在示範田看到一直在找尋的熟悉的粳性小米穗型,非常高興,當場詢問提供者黃路美是否能拿她的糯性小米交換;花蓮萬榮鄉農友看到了小米保種及復耕的希望,說回去後要馬上向馬遠部落向耆老買小米,並回到山上將在冰箱存放已久的小米種原寄送給慈心,希望透由慈心及種苗場協助,將珍貴小米種原更新繁殖,未來能再次回到部落種植。

 

臺東延平鄉巴喜告部落的農友胡榮茂認為「小米進校園」是一個很好的模式,能讓部落的孩子從小就習慣、喜愛傳統食物。「推出去之前,要先思考如何融入自己的生活及文化,回到怎麼去吃小米,才有意義。」「我們自己要先喜歡,才能夠分享出去!」而要如何順利復耕?胡榮茂強調需要向部落老人家請教,傳承農耕智慧,就會找到方法慢慢把小米種回來!

臺東延平鄉巴喜告部落的農友胡榮茂希望部落的孩子從小就習慣、喜愛傳統食物之後再談到推廣至外界。

 

復興傳統飲食文化 小米馬拉松賽開跑

慈心花東辦公室簡郁娟主任和慈心夥伴們一路陪伴農友,在小米復耕與保種工作上不遺餘力,看到蘊含原住民文化的小米能在農友與產官學的努力下漸漸看到成果,覺得很欣慰,並叮嚀農友們,若小米盛產,希望自己與部落族人優先享用,讓小米回到生活中,恢復部落傳統飲食文化。並提到,小米產業的未來需要更多力量注入,今年慈心特別著力在媒合企業贊助小米加進校園的營養午餐,讓孩童們從小開始吃小米,熟悉小米的味道,若有多餘產量,慈心可媒合廠商或通路,讓小米走出部落,讓更多人認識。

慈心花東辦公室簡郁娟主任(左一)期待企業各界贊助進校園計畫,讓孩童們從小開始熟悉小米的味道,進而推廣出去。

為讓消費者接受與支持,慈心媒合廠商通路讓小米以更多元面貌呈現。

 

曾經,小米是部落族人的主食,是祭典中神聖祭品,希望未來走出部落之前,能先走進族人的日常。如農友柯春伎所言,小米復耕保種是一場馬拉松,需要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族人一起向前跑,期待在眾人的關注與努力下,小米田能成為部落最美的風景,在族人的飯桌上持續飄香。

小米復耕保種之路,大家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