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卓溪鄉南安部落四面環山,風光秀麗。山谷中畦畦相連的水稻田,拉庫拉庫溪流經其中,那是秀姑巒溪流域上游水源所灌溉的第一畝田。
南安屬布農族群,主要經濟作物為稻米、果樹和玉米等,皆仰賴拉庫拉庫溪水灌溉。名聞遐邇之八通關越嶺古道東段─瓦拉米步道依傍溪流修建,深具豐富的歷史文化遺跡及優美的自然環境,一直是遊客體驗自然野趣的最佳去處。
大里仙山(2043M)、黃麻山(1288M)、卓溪山(1128M)和那母岸山(1229M)四座高山,環抱著南安部落。下午三、四點鐘以後光照不足;土壤屬砂質土,保肥能力比較差,水質又偏鹼性,氣溫也較低。水稻生長受到自然環境限制,產量相對少,而勞力成本卻不少,對當地農民生計造成相當不利的影響。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為兼顧南安部落農民生計和生態環境永續發展,多年來亟思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之道。2014年春,玉管處邀請慈心有機發展基金會進駐輔導農民轉作栽培有機稻米,希望緊鄰南安遊客中心的這片水稻田能以友善土地栽培方式,營造生物多樣性的生態環境,以提供更多生物來棲息與覓食,重建我們人類與其他生命間的親善連結關係。
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執行長蘇慕容指出,種植有機米是一個很棒的想法,因為南安是一個非常漂亮,也是玉山第一道水所灌溉的區域。受到大自然環境條件影響,基金會希望引進一些適地適種的品種。同時慈心基金會邀請專家前來現場指導,使部落農民在第一次踏出去種植時就能看到成果。一起步就生起一份歡喜好樂心以後,就能夠吸引更多農民一起加入有機米的栽種行列。
負責南安部落有機米包裝和銷售的銀川永續農場產銷班班長賴兆炫表示,希望也一起加入團隊來輔導農友。第一期作試種了台農74號和台南13號的香米品種,將觀察二者的產量表現,作為未來推廣有機稻米品種的參考。希望朝著能夠降低人力成本,同時提高農民收益的方向不斷邁進。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和台南區農業改良場的兩位稻米專家潘昶儒與陳榮坤,亦受邀前往部落勘查田地現況,並提供專業經營的管理理念。當部落有一群農民發心耕種有機米時,就會有一群人提供資源,進入部落陪著一起轉作。能夠共同攜手走轉作「有機稻米」之路,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