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有山

認識推動有機

南安布農山村 2020 / 07 / 08 3894

生物多樣的有機稻田帶來驚喜連連

 

在周六的下午,一群花蓮卓溪鄉南安部落的孩子們,手持撈網與觀察盒,帶著頭燈,神情專注、內心雀躍地在有機稻田裡探索,這樣深度的生態調查活動將一直持續到入夜。

 

這些年來,南安部落在玉山銀行與各界的支持和農友的努力下,逐步朝向有機轉型,迄今已邁入第七年,如今田區生態日益恢復,處處充滿生機。為了瞭解田區目前的生態情況,也讓有機與友善環境的價值,以及布農族人照料關懷土地的知識與精神,可以傳遞給下一代,今年更在東華大學環境學院野生動物實驗室吳海音老師的指導陪伴下,由專業的生態觀察者蔡緯毅老師與部落有機農民,共同帶領部落的小朋友,進行每月一次的田區生態調查活動,並將調查結果,回饋給照料田區的農友。

 

田埂、土溝、農田裡,是各種動植物的家

農民保留下來的土溝,附生許多水生及半水生植物,提供各種小動物生長躲藏的空間與食物來源。透過撈網,可以找到許多不同種類蜻蜓的稚蟲水蠆、仰泳椿、小划椿、紅娘華、龍蝨及牙蟲等水生昆蟲,小朋友也透過觀察箱,欣賞牠們獨特的造型和可愛的泳姿。

 生態調查也可訓練小朋友的專注力小朋友在田溝中發現細鯽

而田埂上則是陸生動物的家及庇護所。這幾年農民也在田埂上種植由花蓮農改場推薦,台灣原生種開花草種,另外,族人也利用田埂,種植各種傳統作物,如紅藜、豆類、玉米、山苦瓜等。這些原生植物與布農傳統作物,也豐富了南安田區的生物多樣性,提供不同動物可以來棲息和取食。

布農傳統作物紅藜也可應用在田埂的棲地營造農友向小朋友介紹運用原生草營造田埂

炎炎夏日清澈的水圳就是最好的遊戲場將捕捉到的小動物放入觀察盒便於觀察,也避免傷害到小動物。

生態老師也指導小朋友們運用昆蟲網進行八字掃網採集,發現許多的瓢蟲和金花蟲,其中捕食性的橙瓢蟲與六條瓢蟲,是農民的免費長工,協助農民控制水稻害蟲的數量。田埂上也多次發現到大張的蛇蛻,蛇類的存在,除了會幫農民捕抓吃稻子的鼠類、野兔外,也是作為食物鏈是否完整健康的重要評估指標。

運用昆蟲掃網調查田埂及田間的陸域生態用網具協助調查土溝中的生物

 小朋友掀起田溝中的石頭觀察(左圖) 完整的南蛇蛇蛻(右圖)南安田裡有溪蟹

愈夜愈熱鬧的有機田

入夜後,小雨蛙、澤蛙、虎皮蛙、太田樹蛙和拉都希氏赤蛙開始鳴叫。值得一提的是,大家都明顯感覺到,在田區前段及後段的有機區,蛙鳴明顯比較多,而中間段還未轉型有機的田區,則比較安靜。

另外大家還在田裡發現,需要有良好水質,身著西瓜般繽紛花紋色澤、不吸人血卻愛吃福壽螺的光潤金線蛭,有著帥氣頭角的台灣角金龜,以及長得像是外星人,趁著夜裡涼爽跑出來的陸生渦蟲。

生態老師架設水銀燈及布幕吸引昆蟲生態老師架設水銀燈及布幕吸引昆蟲

農友李菊妹表示,以前在夏夜裡,自己也會和家人到田裡散步乘涼,但都沒有注意到,田裡有這麼多有意思的小生命。而孩子們的眼力比大人還厲害,一轉眼孩子就跳到溝渠裡,摸出一粒粒美麗的黃金蜆,還在田間樹底凹處,發現舉著夾子紅通通的拉氏清溪蟹。

充滿著各式各樣的小生命的有機田,也是最好的自然課教室。這群小小布農生態調查隊員,透過每次的調查,也在訓練孩子們的專注力與表達力。而透過學習來自長輩和土地的知識,被家鄉泥土與生命滋養,相信未來他們也將成為家鄉生態環境的最佳守護者!

 

包一個紅包給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