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大地

慈心大地單元

第36期 2017 / 10 / 25 1962

從泥巴到嘴巴的幸福食光-基隆市瑪陵國小                          

「小朋友入校的基本配備是雨鞋,第一份禮物是一支將陪伴他六年的鏟子。」兩年前來到瑪陵國小的詹麗娟校長,點出食農教育在瑪陵國小教育的份量。

自己種的菜 歡喜與否照單全吃

學校的開心農場就在教室門口,每班都可分配到2-3畦,原本是農耕老師統一安排要種的作物,今年起由各班自行決定,比如想吃異國料理匈牙利蔬菜湯,今年就種所需的番茄、馬鈴薯等。這個有82位小農夫共同耕耘的開心農場,雖然產量不高,在學校各種活動中卻有著很重的份量。 像是剛開學營造年節氣氛舉辦水餃大餐就到菜園採高麗菜,還有兒童節野餐的蔬食饗宴、寒暑假營隊的午餐,以及開學後的營養午餐,隨著季節變換,碗中會出現小朋友種出來的小小紅蘿蔔或番茄、被蟲啃過的洞洞青花菜,還有小朋友不敢吃的芹菜、韭菜等,不論美醜或有怪味道,因為是自己種的,二話不說照單全吃。

因為自己種菜自己吃的體驗,學生對蔬食的接受度大大提高,午餐若出現肉類也是切成小丁,再加上全校將近有一半的人素食,所以哪一天是蔬食日其實也分不清楚了。

 用心調配增食慾 餐餐有機零廚餘

午餐秘書魏偵倪小姐十分用心的設計菜單:「我很少用加工品,會注意配色,像是善用紅蘿蔔或青豆仁,以增進食慾。廚工媽媽如果看到菜剩比較多時,就會調整量或變化烹調方式,比如茄子煮法可達4-5種,就是想辦法把孩子不能接受的菜煮成可接受,而且廚工都是家長,用煮給家人的心情來煮每一頓飯。」

總務陳士文主任說:「瑪陵國小從來就沒有廚餘桶,小朋友都知道,也很配合。」如何達到零廚餘?詹校長說需要有些規範的:「小朋友在打菜時,會用手勢跟打菜同學表達需要的量,比小拇指就是少一點,用餐十五分鐘後,如果還想吃可再補充。為避免偏食,沒有不要吃的菜,只有多和少,不敢吃的會切小塊鼓勵吃一點點,最後多出來的菜會留給需要的人。」對於每周一次的蔬食大部分家長都很認同,午餐秘書魏偵倪:「現在孩子營養過多,一周一次蔬食日剛好體內環保一下!」

這個幸福小學還不是普通的幸福,餐餐有機米,加一道有機菜。有機米是向日葵協會提供經費,有機菜則是提高午餐費,將一餐35元提高到45元。詹校長:「我們考慮的是讓孩子能接受與喜歡蔬食,也吃得健康,而學校原本就在推健康飲食、健康生活,所以家長很容易接受。」

從種菜到上菜 練就好體格 吃出好品德

每周四早上是小農夫們下田的時間,周三下午還有搶手的綠手指社團,規劃農耕課程的是國小退休的鄭麗華老師,每周兩天從台北搭火車過來,看到孩子們一點一滴的成長:「孩子們上農耕課有辛苦的地方,但邊做邊玩中,和大自然互動,對小蟲多了一份好奇不再害怕,而勤勞的習性也慢慢建立,有耕耘才有收穫的務實態度深植內心。」「在飲食體驗方面,從採收到洗菜、挑菜、做菜,漸漸熟練,比如拿刀子與調味都可以自己來,餐前的感恩讓小小心靈懂得體會他人為自己的付出,並珍惜眼前的食物。」 小組間的互助也一年年在進步,當孩子說:我這顆捨不得吃,要捐出來保留種子,或是忍住想吃的念頭,等全班採收後一起吃,鄭老師看在眼裡非常感動:「從此可看出品德教育成功的地方。」

校長對食農教育的支持及親自參與,加上主任、老師、午餐秘書、廚工以及農耕老師的用心與堅持,贏得家長的信任與感動,才能讓蔬食融入瑪陵國小的各種活動與營養午餐中,讓孩子們不僅練就好體格,也吃出好品德。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