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大地

慈心大地單元

第43期 2023 / 04 / 28 821

花蓮縣卓樂國小老師張彩蓉的族語教學

問孩子們最喜歡哪一堂課?通常會得到一個帶有童心的答案:「下課」。但在花蓮縣卓溪鄉的卓樂國小,學生們會很開心地回答:「族語教學課」。

南安、卓樂部落這個偏鄉部落的小學生,許多是隔代教養家庭中的孩子。或因布農族老人家不擅言語,也沒有意識到自身累積數十年的文化傳統,家庭關係淡然也造成隔閡。在這種情況下,卓樂國小族語老師張彩蓉試著把部落農耕內涵,融入布農族母語、歌謠、飲食和文化的教學當中。

 

這是花蓮林區管理處推動山村走向綠色永續,所執行的「里山地景生態營造計畫」內容之一,在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協助下,和張彩蓉老師一起攜手設計屬於南安部落的系列食農教育教案,為耆老、迪娜(女性族人長輩)與孩子三代之間,搭起一座文化認同與溝通的橋樑。

快樂聽故事的時光裡,學童們沈浸在部落耆老和迪娜多年來的耕作生活智慧中。不知不覺,將族人長輩的農耕管理方式吸納為生活記憶的一部分,也好奇產生許多疑問,探究在不下雨的環境下,傳統豆豆還能長得好的原因是甚麼?引導出豆子種植時間的變化與氣候環境變遷的關聯性。

 

張彩蓉老師更進一步帶著孩子們走出教室,透過戶外遊戲式活動,一同去踏查部落水稻田、文化健康站、祭典儀式現場,也邀請家長們一起陪同,循著瓦拉米步道,回到過去布農族先祖居住的石板屋,展開一場全家人、甚至是全部落的尋根之旅。

陪著孩子走讀部落,進入有機水稻田玩泥土、在生態池抓魚;融入部落整體作息,參與傳統祭典,激發對祖靈天神和大自然的感恩心。在課室中,把不良品的樹豆、玉米和豆子DIY 拼成石板屋,做成蘊含濃濃布農族家鄉味的玩具。首度嘗試食農教案課程教學的張彩蓉老師開心地說,這種別於主流教育的學習模式,開啟「我的家族」、「我的部落」、「我的山川河海」和「我的傳統」的學習角度視野,也開啟了學生對部落的認識。

 

在與慈心團隊合作教學過程中,把先輩族人口耳相傳的農耕智慧,轉化為文字、圖像紀錄,張彩蓉老師發現,將布農族文化傳統加入現代元素思考,自然轉換為學生願意學習並接受的內涵。從「媽媽的豆豆」結合族語開始,帶領學生們走進家庭菜園,認識一代傳一代的傳統作物,也因此走進自己的部落文化中。

 

聯合國「2030 永續發展目標」SDG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17 項,此處包含以下核心目標: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