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園裡的有機
陽明山國家公園 2022 / 11 / 16 2656

侯奕瑋,台北市目前唯一獲得慈心基金會「綠色保育標章」的咖啡農,也是今年北台灣精品咖啡評鑑台北市冠軍得主。今年夏天的他非常忙碌,穿梭在田裡與都會的各種場合之間—一會兒在北投公民會館分享,接受慈心採訪後,緊接著還要回到田裡,接待關渡自然公園的參訪團。

但故事並非一開始就如此美好,六年前,侯奕瑋生了場大病。本來尚稱順遂、日復一日的貿易事業和生活頓時喊卡,迫使他思考一生所為何來、有何遺憾?從小在北投長大、地方情感深刻的侯奕瑋,治療告一段落、大病初癒後,毅然回歸故里、轉換跑道,接下舅舅在陽明山上的咖啡園,以種植友善咖啡、彰顯北投農業文化,作為自己的人生志業。

 

友善農業菜鳥不畏難 咖啡六級化一人擔

農業零經驗的奕瑋,走進咖啡園的前半年,幾乎都蹲在樹下徒手拔草,曾經把咖啡樹下的草除得一乾二淨,除此之外,並不知道怎麼加強田間管理;2018年是他接手後第一次採收,沒有設備的他只能徒手去殼,一度讓他剝殼剝到懷疑人生!

侯奕瑋沒有被打倒,立志成為可以直接面對消費者的友善咖啡小農。他選擇不直接販賣熟豆,而是包辦一級生產、二級加工與三級行銷—從零開始,添購去殼機、學習烘豆、大量閱讀相關書籍,同時透過市集走向消費者,藉以鋪墊「大屯火山咖啡」的能見度。

在市集中直接手沖 推廣大屯火山咖啡咖啡界新手,從種植到烘焙到銷售一手包,需全心投入學習。

他也到南部的咖啡產區交流、積極向外取經學習田間管理。但在過程中發現,多數咖啡農固然重視咖啡豆產量、烘焙技術、口感,但是田間的土壤健康、生態平衡並非心中的重點,為了追求產量與風味,農藥、化肥、高強度管理依然是常態,堅持友善耕作的奕瑋,難免有些孤單。

 

慈心精神觸動內心 喜見保育動物身影

2020年,慈心基金會接受陽明山國家公園委託,陪伴區內農友走向有機、友善耕作與經營。初識慈心時,侯奕瑋從拿到的《慈心大地》刊物,被創辦人日常老和尚,強調人與人、動物、環境之間,應該將對立轉為互助的精神所感動,「我就覺得這是我理想中的農民應該做的事」。之後,大屯火山咖啡的品牌走向,更加強調土地與生態,「認識慈心之後,發現一個農民的使命除了發展地方產業與文化,更應該對環境有一份責任。我發現我能做的事情,比我本來的還要多,而且這些事,好像只有我能做。」

為了更了解咖啡園裡的生態,慈心邀請生態專家林青峰協助架設紅外線相機,一開始對田間生態一無所知的侯奕瑋,這才發現,麝香貓、大冠鷲、深山竹雞、穿山甲...都是會在咖啡園出沒的動物朋友,侯奕瑋大受震驚與感動:「原來我的田間有這麼多生物,很開心有牠們在這裡」。

慈心邀請生態專家林青峰協助架設紅外線相機 ,了解咖啡園生態。田間出現二級保育類麝香貓身影

堅持友善耕作,獲得慈心綠色保育審認肯定!

 

堅持順應自然 孕育世界稀有火山咖啡

接觸綠保後,侯奕瑋開始睜大眼睛觀察田間的生物相和作物生長狀況,不管是天上飛的鳥、地上爬的昆蟲,任何一隻都不放過,並持續和慈心專員來回討論,比如有一年咖啡樹發生嚴重介殼蟲危害,但奕瑋不跟著流行噴灑礦物油殺蟲,而是透過細心修剪、改善植株通風與光照,以降低蟲害影響。

侯奕瑋在參加了慈心團隊為陽明山區農友規劃的土壤課程後,也更加認識大屯山系的土壤特性,幫助他在與消費者溝通時,讓「大屯火山咖啡」更加師出有名——原來,這片咖啡樹根植於全世界僅占0.7%的火山灰土,黝黑的外觀富含有機質和健康的團粒結構,具高礦物質、微量元素交換能力的特性,因此保肥、保水之能力極佳;由於火山灰土偏酸性,許多農業專家都建議施用石灰改良土壤,以利作物生長,可是奕瑋並未抱持人定勝天的想法,反而堅持順應自然,除草頻率更低、盡量維持草相,維持土壤微生物的平衡,他的咖啡很少施肥、甚至無施肥,烘焙出帶有可可、焦糖等獨特的火山咖啡風味。

 陽明山的火山灰土具高保肥、保水能力。俯瞰關渡平原的咖啡園,一同守護著陽明山的生態。

 

人生從友善大地翻轉 發願成為咖啡農友後盾

奕瑋內心深處真正自信、驕傲的來源,呼應慈心的綠保精神:「我是做貿易的,如果想要頂級的咖啡豆,不怕買不到,幹嘛自己種?不管我在評鑑比賽上,能否拿到很高的成績,但在照顧土地上,我始終可以給自己打很高的分數。」

今年七月,侯奕瑋獲得北台灣精品咖啡評鑑台北市冠軍,但對眷鄉念土的奕瑋來說,得獎、受訪,一直都不是核心。初初從農時,地方父老和農業體系,對奕瑋的順應自然的經營模式並不認同,隨著獲獎與報導增加,地方人士與父老看待的眼光,終於從質疑輕視轉向認同。從農六年後,侯奕瑋從最初大病初癒的虛弱中,逐漸恢復元氣與活力,這是土地給他最直接的贈與。下一步,侯奕瑋希望連結更多陽明山區咖啡農友,一同走向綠保與友善農耕,成為友善大地、友善國家公園生態環境的踏實臂膀。

在「陽明山友善農業輔導專案」成果發表會上分享,期盼更多農友加入友善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