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大地

慈心大地單元

2018春季號 2018 / 04 / 13 3550

【不塑教育-小琉球 】
全台中小學教師環境教育研習 

          

屏東縣南邊的小島小琉球,素有「海龜之島」的美名,是世界上海龜族群密度前3高的海龜棲息地。這塊寶地,日日養育著大小海龜,在小島沿岸隨波逐浪、覓食棲息、大口大口啃著海藻專心長大,卻也時時承載著觀光客與洋流帶來的海洋垃圾;水下攝影師在這裡按下快門,拍攝海龜的美麗身影,也用鏡頭目擊海底下難以計數的廢棄寶特瓶。

這座充滿美麗與哀愁衝突感的小島,無疑是進行減塑教育最適合的現場。2018年2月,慈心帶著一群來自全台各地的中小學老師們來到小琉球,進行兩天一夜的環境教育研習。     

課程從海湧工作室講師環境介紹拉開序幕,學員們接著來到海邊,親身體驗「看海龜的N種方式」。首先是浮潛,當天剛好寒流抵台,海水慢慢滲進保暖衣裡,隨著教練的引導,步步往海裡前進,像是開啟了另一扇門,在珊瑚礁上方,各式各樣鮮豔的魚群出現眼前;頭一轉向,好多隻大、小海龜竟然就在旁邊從容地游著!夥伴激動地拚命向牠揮手。選擇搭乘玻璃船的夥伴也目擊海龜在海中悠然的姿態。隨後一夥人到望海亭居高臨下地尋找海龜的蹤跡,用不同的視角,體驗海龜的千姿百態。

兩天一夜的環境教育研習, 實地親臨小琉球的海,讓所 有參與的中小學老師們體會 減塑教育刻不容緩。

因為與海龜零距離接觸,在第二天一早進行淨灘時,產生更大的震撼與衝擊。看似潔淨的沙灘,放眼望去,卻藏著許多保麗龍碎塊與微粒,如果不拾起這些垃圾,它們就只能在汪洋裡永無終日的流浪,甚至進入到某條鯨魚、某隻海龜的胃裡,成為大海裡最無辜的殺手。

兩天的課程中,來自全省各地的老師們,除了沐浴在南方小島的海風裡,近距離觀察海龜、認識海洋生態、在海湧工作室講師的引導下,練習思考和實踐友善環境的旅行方式,並趁機交流許多在校推行減塑教育的成功經驗及新學期的展望,期許自己牢記這樣的體驗,在減塑實踐與教育的路上盡一份心力。

 

【國際串聯 守護海洋】之一

慈心基金會赴日參與海洋漂流物對策交流

今年(2018) 2月,慈心基金會與台灣NGO團體及相關政府單位,受邀前往日本沖繩縣參與「東亞地域海洋漂流物對策交流事務」(East Asia Exchange Program on Marine Litter),與來自中國、日本的民間團體及沖繩縣政府交流海洋廢棄物的治理對策。

2009年日本通過《海岸漂流物處理推進法》,針對海洋垃圾開始進行調查、研擬解決方案。在此法基礎下,沖繩縣政府自2014年起,陸續邀請台灣、中國地區關心海洋垃圾的民間團體與官方單位參與交流,藉此共享資訊、一同推動解決方案。慈心基金會自2016年開始積極推動減塑,兩年的努力受到許多關注海廢議題團體肯定,受邀參與。

慈心與台中日民間團體及沖繩縣政府交流海洋廢棄物的治理對策,並分享慈心實踐經驗。攝影|唐采伶

今年主題是如何「向其他產業團體推廣」,台灣各團體分享舉辦活動的經驗,如無塑市集、校園無塑園遊會、各式減塑小物等。慈心代表也提出在學校帶動廠商減塑的實際案例,以及里仁率先以通路商角色,帶動供應商減少塑膠包裝的先例。日方代表則舉出在各式活動中推動餐具租借的案例。此外,上海與福建代表也分享在串連網絡、科學監測及河川守護上的努力,許多推動措施非常值得台灣效法。

未來將延續自去年開始,台中日三地共同進行的海洋廢棄物監測計畫,並將由日方設立專頁串聯各團體的資訊網站,希望未來能擴大推廣力道及影響範圍。慈心基金會未來也希望藉此平台,積極開展多方合作,與各國共同為恢復潔淨海洋而努力。

 

【國際串聯 守護海洋】之二

慈心赴美參加第六屆國際海洋廢棄物研討會

今年3月12日至16日,慈心基金會與台灣民間團體及研究者,共同出席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及美國海洋與大氣總署(NOAA)所舉辦,在加州聖地牙哥召開的第六屆國際海洋廢棄物研討會(International Marine Debris Conference),共有來自全球超過50個國家,700多名相關領域人員共同參與。

開幕式中,各國政府代表分享其治理方案,顯示這已是不可迴避的環境議題,而一次性塑膠用品的限用與管制,更是不可避免的趨勢;大會也落實零廢棄精神,全程提供可重複使用的食物容器,連名牌都可擦拭、重新回收使用。期盼這個會議,像高齡93歲的知名BBC節目製作人David Attenborough在開幕式中所祝福的,透過許多人齊聚努力,為許多海洋生命帶來希望。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