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造林 一旦開始就不要停止
「海岸造林是神的工作啦!」林業試驗所育林專家陳財輝博士據他多年觀察研究,以「神的工作」形容海岸造林的艱辛與挑戰,他說就算初期種活後續維護更是大問題,隱含此辛苦代價背後成功率的不確定性。
陳博士是台灣防風林技術研究專家,談到海岸造林常面臨的困難,在於諸多環境因素包括酷熱、強風、飛砂、鹽霧等等,把所有挑戰列出清單還不夠,各個問題之間錯綜複雜衍生新的難點,樹要存活面臨的惡劣條件可想而知。
海岸林帶縱深小 充滿水泥構造物
陳博士多年在第一線的研究觀察發現,台灣海岸線長達1,250公里,面臨最大問題是海岸林帶縱深太小,一般地形較緩潮間帶應有五百到六百公尺寬,山川海三者的生態原本是一體的,但台灣現狀是近七成水泥構造物,工程相互干擾,自然的陸化作用消失,像中部地區海岸潮差最高達一兩公尺,海岸林帶很狹窄且零碎,無法達到整體性之防護功效;東北角海岸開發嚴重,充滿工程構造物,沙與浪潮的自然平衡被破壞,多處海岸不斷被掏空、不斷丟消波塊之下,反而危害大;像新竹的土石碮由大量消波塊構築,在沙浪一來一去的反作用力下,海邊岸洋流流速增加,以前河海交界處的鰻魚苗大都不見了。
河海口揚塵汙染 危害居民健康
「現在的海邊很糟糕!」海岸線縱深不見,開發嚴重,林帶寬度遠不如前,沒有犧牲林帶擋暴潮。台灣西部海岸河口大都揚塵嚴重,加上工廠的空氣污染,漂浮的PM2.5危害居民健康。如能積極海岸造林還可防空污。陳博士特別有感而發:「沒有一個東西比樹還好!」像他生長的故鄉屏東林邊很多養殖業大量抽取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地下水鹹水入侵危害大,讓居民洗腎多。近年來如同西南沿海下陷日趨嚴重,復育造林越顯急迫,此時就需開溝築堤改善鹹濕地,借天然降水來滲洗土壤中過多的鹽份,由此可知海岸造林對鄰近居民健康的重要性。
最根治的方法 借鏡里山里海概念
陳博士說,解決這些問題「海岸造林是最根治、最自然、最環保的永續方法 !」他舉日本沖繩備瀨防風林成功的例子,值得我們借鏡。百年來當地居民在住家及海岸附近大量種植福木,如今成為休閒名勝的樹蔭林道;日本師法「里山」、「里海」的概念,像日本東北很多養蚵海域,政府就補助漁民團體種樹作漁護林,健全近海魚貝類生物的生態體系,現在台灣的烏石鼻、屏東獅子鄉等也可見類似雛形。
陳博士語重心長說:「海岸造林太重要,熱心不能澆熄 !」一旦努力過,用什麼角度界定成功與失敗也很重要,因為這件事正突顯海岸造林是刻不容緩的事,長遠需要教育,號召民眾努力來做,讓大家見到保護海岸線的重要性,政府和民間攜手合作,尤其現在民間公益團體如慈心基金會的加入更令人期待。
佩服志工團體 全民來做靠教育
陳財輝博士投入保安造林工作研究多年,他非常感念前輩甘偉航先生的啟發,在林試所育林三十年來,深知海岸造林不是易事,對有心投入的志工團體他寄予厚望。訪談中,他對慈心帶動海岸造林這件事,再三叮嚀要做好計畫,慎選苗木,包含更重要的後續維護管理,「做,就讓人佩服!」他的多年觀察樂觀認為,台灣高溫、潮濕,樹長得快,如果在海岸邊能用完整的腹地,加大縱深,先帶狀密植,以核心林帶再往左右擴充,造林優先再與綠美化規劃結合,讓每一分錢花到最大效益,縱使一開始很困難,長期耕耘,能一次次把造林過程紀錄留下來,先做成功示範區,成就全島海岸造林這件大事,還是很有希望!
【犧牲林帶】
海岸林結構包含第一線的犧牲林帶以及第二線的主林帶。犧牲林帶是海岸林的最前線,會直接受到最強烈季風、海潮、鹽霧侵襲,樹木便會折損或死亡,所以每隔一段時間便需要人為補植。
【里山里海】
「里海」是繼「里山」在日本被提倡的十多年後才正式被提出。相對於里山的目標在追求森林和農村的社會與生態的生產地景,里海則是要追求海岸地區的社會與生態的生產海景。它強調人與海的結合,透過人為的經營管理而使漁業資源及生物多樣性得以恢復、並可永續利用。(資料來源: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