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水就休耕?
對臺灣農業生產來說,今年是嚴峻的一年。
受限於過去一年來的降雨、集水狀況,許多農地都面臨休耕或灌溉水源不足的窘境。以水稻生產來說,2015年因缺水而休耕的耕地面積就達4萬多公頃。然而,稻米的種植真的一定需要這麼多水嗎?
為了因應此類極端氣候下的糧食生產,我們除了可以找尋、保留較為耐旱的稻米品種外,近年來美國康乃爾大學極力於亞洲地區推廣的水稻強化栽培系統(SRI,System of Rice Intensification)也提供農人新的選擇。SRI是透過對土壤、水、養分及雜草等面向有效率的栽培管理,達到至多減少50%灌溉用水的水稻種植方法,這個適宜有機耕作的栽培系統,也在田間試驗中表現出產量提升及投入成本的降低,可有效在經濟層面滿足農友的需求。
◎參考網頁:http://sri.ciifad.cornell.edu/index.html
世界森林日
每年的3/21是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制訂的世界森林日,旨在提醒地球公民們認識森林對環境、生態以及未來人類發展的重要價值。在今年世界森林日前夕,聯合國發佈了一則長期追蹤的調查成果:在2001至2015年間,由於全球森林砍伐速率的減緩,大氣中來自森林的碳排放也因此減少了25%左右。FAO重申,對於森林的永續管理在全球氣候變遷的議題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我們的生活周遭,食衣住行甚至許多用品也都與森林息息相關,只要多一分關心,你我都能為氣候變遷盡一份棉薄之力喔!
◎參考網頁:http://sri.ciifad.cornell.edu/index.html
有機農業3.0
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者聯盟(IFOAM)於2015.3.20提出了「有機農業3.0」的概念,並以此期許一個更為永續、強調共善(Common Good)的未來展望。
從有機農業發展的歷史來說,有機農業1.0指的是早期先行者如霍華得爵士( Sir Albert Howard)、羅岱爾、福岡正信等人推動有機農業的年代(1920~1968);而有機農業2.0則是目前我們面臨的狀態,有機農業雖然持續成長,但相較於慣行農業仍為農業生產小眾,且受到政策嚴密的規範(1968~2013)。
有機農業3.0希望透過1)創新的文化,2)持續完善有機農業健康、生態、公平與謹慎四大原則的操作機制,3)透明整合,以及4)更為包容的立場,接納更多元利害關係者的參與。來達到讓有機農業的推動,可以實質成為無論是對地球或是人類與他類生命都得以永續生活的產業型態!
◎參考網頁:http://www.ifoam.bio/en/what-organic-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