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農田裡不但有農人辛勤耕耘留下的大腳印,也充滿各種動物跑來跑去的小腳印,大腳印保護著小腳印們,是綠色保育農田的日常。

2022年,慈心基金會在生產、生態、碳匯三個領域評選出最優秀的農友,今年期望透過觀摩學習活動,讓更多農友們共同進步!」大腳印獎典範農友學習觀摩會的第二場,生產操作組特優的大力有機農場。


雖然食安問題與環境保護意識逐漸抬頭,但對於做有機,大家心裡還是充滿著擔心與不安,不確定生產與生態之間是否能找到平衡點。第二場大腳印典範農友學習觀摩會,帶大家踏入位於雲林縣古坑鄉的大力有機農場,農場主人柯力誌於2022年獲得第一屆綠色保育大腳印獎生產操作組特優獎項。當天有來自雲林、彰化,甚至是屏東等地的農友,共有21位,想聽聽柯力誌分享這一路走來的挑戰與學習。

 

 

農作物試驗 找出最適合的方法

農場草創期,承租之土地由於農藥化肥的過度使用,土壤貧瘠及酸化,且許多生命受到傷害,為了拯救受傷的大地,柯力誌開始有機之路。想要有收成,方法是關鍵,柯立誌開始進行提高馬鈴薯收成率的試驗,以淹灌與澆灌的兩種方法耕作,發現淹灌的發芽率較好;也利用割下的稻草覆蓋在土壤上,大幅降低馬鈴薯得到晚疫病的機率。提高發芽率、降低病蟲害,讓馬鈴薯產量增加許多。

提到做有機與友善最頭痛的事情之一,大家最有共鳴的便是除草,走到柯力誌的高麗菜田,參與的農友們一一驚呼,哇!竟然沒什麼雜草!柯力誌指著田區說到,利用中耕機在作物剛種下時,馬上除去雜草,不會等到雜草或是作物長大,才進行除草動作,這樣會花費更多時間與人力。

 

整合小農成立合作社 共享資源

「一人走百步,不如百人走一步」獨善其身的效果有限,柯力誌在106年成立古坑有機合作社,建立有機農作的標準SOP,也針對田間生產各式問題,安排專家訪視以調整狀況,並在採收前,確認農產的品質與規格。如此一來帶動周邊農友一起轉型有機,更整合雲林古坑附近有機農友。現今社員已有50人,年產量也達到1,500公噸,擁有一定產量與多種作物品項,在對接通路或是購買大型農機具,都能共享資源、共同分擔風險。

 

讓農業創新加值 開拓通路打進不同的消費群

柯力誌不只是關注作物產量,更不斷思考如何開創產品價值,找出農業在社會上的意義。開始開發各種農產加工品,推出有機冷凍毛豆莢、有機玉米筍即食包……等,方便現在忙碌上班族料理的食材。同時開始尋求各種不同通路,包含家樂福、全聯、聖德科斯,甚至是校園、國軍的團膳,他都積極主動聯繫,讓有機產品不是只能在有機專賣店才能購買到。也跟企業聯合舉辦產地旅行,讓消費者雙腳踏入田區,從農田中認識有機耕種。

 

勇悍成為領頭羊 扭轉做有機無法生存的困境

柯力誌也說到,沒有產量、沒有收入,農業既辛苦又沒有前途,怎麼會有人願意做,更不可能吸引青年返鄉務農,然而想要走得長遠,必須有新血的投入。為了突破現今農業面臨的困境,柯力誌勇悍地成為領頭羊,成立有機專區,培育青年農友。

從開發農產加工品到成立有機專區,除了想讓更多人知道有機的價值,更想讓小農們獲得信心。參加觀摩會,不僅是互相學習,更是知道有機友善這條路上,不能只有自己的腳印,因為唯有彼此的鼓勵與資源共享,才有辦法走向這長遠卻是意義非凡的有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