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腳印獎-土壤碳匯組 2022 / 12 / 13 5013

李靜瑤以一己之力全心守護土地

阿瑤田鋪《土壤碳匯組*入選》

農場位置:雲林縣古坑鄉  

綠保作物:玉米、豆科、短期葉菜、薑科、絲瓜、果樹、玫瑰

保育標的:陸域棲地

  

讓小動物來去自如 讓種子們待在土裡

艷陽高照的午後,來到雲林古坑,一位大姊神采奕奕朝我們走來,她就是農場主人李靜瑤。

踏入田區,吸一口自然農法耕作下的清新空氣,五六隻的大卷尾飛來飛去,好像跳著歡迎舞,迎接遠道而來的我們。李靜瑤說這幾隻大卷尾常常陪她一起下田。令人好奇的是,周邊也有許多好玩的地方,為甚麼大卷尾卻願意常常來這塊田玩耍呢?在走完一圈後,答案已漸漸浮現。

大卷尾常常造訪田區,像朋友般親近。

往前走幾步,李靜瑤順手一撥告訴我們這是薄荷,而且因為薄荷很怕熱,所以生長在這裡才能適時被遮蔭。再往前一些,她摸著葉子說:「聞看看吧!」也可以搓揉一下葉子,香氣會更明顯,這是大家很喜歡加在飲料裡的山粉圓。對於田區什麼地方有什麼作物,李靜瑤如數家珍的說著。這些種子她也都有留下,當採收完作物時會重新整理,有些隔年時節到了,又會自己重新再長出來。

 

覆蓋雜草可保水 不耕犁不施肥為匯碳

平時的農務都是由李靜瑤一人自行完成,但她並沒有因此覺得勞累,反而輕鬆地說著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吧!坦然率真的態度,就像李靜瑤想種出的作物一樣純粹。她提到平常使用的農耕用具只有三樣—除草機、鋤頭,以及剪刀,平時除草是除去要行走路線的雜草,而這些雜草也會留在田區中當作覆蓋物,保護著土壤並讓水分能留在土中更長久。

少耕犁是增加碳匯的操作之一,除了不翻耕外,李靜瑤也不施肥,田區不做過多的人為干擾,讓自然默默運作累積土壤能量,植物則吸收土壤的養分得以茁壯。但有這樣的土壤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李靜瑤已經實施自然農法長達十年之久,剛開始遇到的困難重重,面對多變的外在環境,她慢慢調適內心,一步一步找尋往前的正確方向。李靜瑤面帶微笑的說著:「怎麼可能沒有想過要放棄,不過找到路之後便是完美的果實,而且會越來越豐盛。」田間生物多樣性提高,也許這就是投注土地用心所得到的回饋吧!

病蟲害相對多的豆科植物,土壤改善後也生長得很順利。被雜草包圍的十字花科,也長得很健壯吧!

只除掉行走路線的草,被除的草充分利用於覆蓋土壤保濕。

 

五官體驗 感受綠保田真實樣貌

李靜瑤一手拿著絲瓜準備切開請大家品嘗,一手拿著剛摘下來的玫瑰準備泡玫瑰花茶,玫瑰花茶大家一定聽過,不過「生吃」絲瓜應該很少見。農友用肯定的語氣說:「這是我的田才敢這樣給你們吃!別人的田我就不知道了!」一口咬下絲瓜,絲瓜的水分在嘴巴環繞,真是鮮甜美味,完全不輸煮過的絲瓜。

原來這就是農友辛苦努力以自然農法耕種出的美麗果實,在這個農場運用了五官體驗,體會綠保田最真實的甜美樣貌。

友善耕作的絲瓜現採現吃,鮮甜極了!徒手從鬆軟的土壤拔出芋頭,平日的辛勞獲得回報!

 

【評審老師講評】

主要增加碳匯的操作是草生栽培與不耕犁,歷年土檢報告的差異大,建議採樣相近區域土壤,較能看出碳匯累積。

※來逛逛:靜瑤自然田 /  李靜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