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一下,在一週內經歷同個颱風兩次摧殘的農場,會是怎樣的狀況呢?懷著惴惴不安的心情,我來到座落於台東縣鹿野鄉的「麗園農場」。甫一踏上這兒綠意蔥蘢的環境,馬上被此起彼落的蟲鳴鳥叫給吸引,心中的擔憂也開始片片瓦解。迎接我們的是農場女主人—蔣秋花大姐。跟著她走訪滿植百香果、楊桃、鳳梨及柑橘等作物的園區,聽著她娓娓道來,述說農場中的點點滴滴。才發現,原來關愛與尊重,是打造這充滿無限生機農場最大的關鍵。
因為一念孝心,不捨從事慣行農耕的公公常因噴灑農藥而半夜中毒送急診,蔣大姊與先生廖正忠大哥開始投入有機種植的行列。經過十多年辛勤地呵護,農場的生態日益豐富,大自然也以具體的方式回饋農友的照顧。指著鄰田成片攔腰折斷、倒塌的香蕉與釋迦樹,蔣大姊說麗園農場這次風災的損失僅是部分落果及少數被折斷的果樹。慣行果園因長年施用化學肥料、除草劑,光禿禿的表土對比園區內因採取草生栽培所養成如地毯般的土地,一場颱風過境將箇中差異清楚明白地呈現在眾人眼前。
有機栽培不使用化學農藥、肥料,農場內的落果和枝葉成了製作堆肥、液肥的最佳原料。種植出的水果不但廣受消費者青睞,優質的環境在吸引了烏頭翁、朱鸝、綠繡眼、環頸雉、白頜樹蛙、拉度希氏赤蛙……等動物的進駐後,農場的收成自然也成了這些朋友們飽餐一頓的首選。自然界習以為常的運作,是否一定會成為生產者避之唯恐不及的困擾呢?蔣大姊說:「面對這些小動物,就是要去和牠溝通。」因此,當開始了有機種植後,她和先生便學習著觀察農場內生態的點點滴滴。從陌生到如數家珍,在互動過程中蔣大姊不時循著鳴叫聲告訴我們這是何種動物的聲音,並清晰地描述牠們別別差異的生長習性。興致一來,甚至熟練地模仿起出現在農場內各式鳥類、蛙類的叫聲。看著她眉飛色舞的神情,彷彿和這些動物是如手足般的熟識,於是分享園內的收成,便成了再自然不過的一件事了!
為了響應「綠色保育」的理念,自今年起麗園農場也加入「綠色保育標章」的申請。在農場豐富的生態中,廖大哥夫婦選擇了「烏頭翁」作為保育標的。烏頭翁又名台灣鵯,棲息於中央山脈至屏東楓港以東的林區,以成熟果實為食是臺灣特有的生物。蔣大姊指著果樹上碗狀的鳥巢,笑著說烏頭翁的叫聲聽起來像是:巧~克~力,最喜歡吃的水果是芭樂、楊桃和木瓜。平常若在園區內見到了牠們築巢的蹤跡,在田間管理上會刻意避開那塊區域,以減少對這些瀕危野生動物的干擾。
「綠色保育標章」的精神,在於結合農業的生產與生態,幫助消費者認識所購買農產品背後農友對待保育動物的用心。這一趟麗園農場行,透過有機農友分享實踐友善環境耕作的故事點滴,除了教人感佩他們那份開闊的心胸格局外,也見證了人與自然環境和諧共存的美好,是真實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