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處風景怡人的地方,蓋一棟漂亮的別墅,享受閒雲野鶴的退休生活,為忙碌了大半輩子的人生作一個完美收攝,這是很多退休族的夢想。
台北老師 移民台東開墾農莊
隨著這股浪潮,在台北當老師的林志忠、黃惠美夫婦,退休前就四處找地,他們設定的條件是--沒污染、不用花很多錢。繞遍全台灣,山巔水湄亦不放過,尋尋覓覓了五、六年,最後踏上台東鹿野,終於情定一塊中央山脈與都蘭山環抱的丘陵地,在此展開了「向上農場」的開墾生涯。
這麼辛苦找地,他們的退休夢是什麼?黃惠美說:「我們想種很多果樹,朋友來可以分享!」這個藍圖裡沒有漂亮的別墅,卻多了一味「與朋友分享」。
開始整地種果樹,芭樂、水蜜桃、橘子……前前後後總共種了二、三十種。鄰居建議種鳳梨,說:「種下去就不必管了,等著收成就好!」於是他們又嘗試種鳳梨。
偏遠鄉間 被農藥逼得逃難
循著一貫秉持的不污染大地的理念,不噴農藥、不灑化肥、除草劑,結果雜草滿園蔓生,夫妻倆靠雙手跟雜草搏鬥,在利如刀劍的鳳梨株中穿梭,手腳處處傷痕。
看看別人怎麼種的,能輕輕鬆鬆等著收成?「四周的鳳梨田都噴農藥、除草劑,當他們在噴時,我們只能逃到遠處避難!」林志忠說,為了阻隔隨風飄來的農藥,他們在田邊種了五百多棵七里香做隔離帶。
竭盡所能營造一處清淨的環境,田裡的生物逐漸增多,鳥兒也愛來此聚會,烏頭翁、樹雀、大捲尾、伯勞……眾鳥即興式合唱震人耳膜。有天,一隻披著華麗羽毛的環頸雉也昂首闊步出現了!
美麗環頸雉 無毒農田繁衍後代
環頸雉愛吃花生、玉米,還會啄鳳梨,這顆咬一個洞,下次換另一顆。環頸雉現在已是稀有的保育類動物,為了留住驕客,他們保留一小區玉米給他們吃,還保留鳳梨田不採收,讓他們繁衍下一代。隔年發現環頸雉在雜草中築窩,裡面十多顆蛋,當母雉孵蛋時,夫妻倆戰戰兢兢,深怕驚擾到牠,不久孵出九隻雛雉。當這一大家族在園內悠閒覓食,農場主人內心有感動、有驕傲,「別的地方容不下牠們,至少這裡能提供安全的棲身之地。」黃惠美說。
環頸雉俗稱啼雞、雉雞,雌鳥全身淡黃褐色,雄鳥臉紅色,頭頂藍綠色冠羽,背部色彩斑斕,長長的尾羽氣宇軒昂,頸部的白色頸環特殊而耀眼。
環頸雉早期在台灣各地農田並不罕見,但因生存環境日漸毒化及人類口腹之慾下的獵殺,美麗的身影一天天消失。
綠保作後盾 忽然長出千手千眼
「我們向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申請綠色保育標章,希望喚醒附近的農友一起來愛護生物,友善大地。」林志忠環顧鄰田,眼裡難掩憂心。在偏僻的鹿野高地,空氣中常瀰漫著農藥味,他們孤軍奮鬥,卻從未興起棄甲投降的念頭。現在有慈心基金會作後盾,忽然像長了千手千眼,感覺周遭這一大片地還原清淨面目指日可待。
向上農場今年採收八千多顆鳳梨,甘甜多汁的無毒美味,在口耳相傳下訂單湧至。「人要吃,動物也要吃,我們保留三行鳳梨給環頸雉。」約一千顆鳳梨留在田裡沒採收。
想像一下,環頸雉天天享用豪華大餐,連人類都要羡慕得流口水。這種布施未免太奢侈?
黃惠美說:「換個角度想,鳳梨賣得好,經濟與生態保育兼顧,豈不雙贏?」豁達的心胸,流淌著慈悲的暖流。霸占掠奪,只會帶來循環不息的苦果,但有多少人能領悟天地之間的真理?
兩位退休老師當初踏入農作,說是想種果樹與朋友分享,原來,他們心中的「朋友」只是代名詞,它包含的不只是人,還有飛禽走獸、蟲蟻蛾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