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保故事
綠保故事 2021 / 07 / 22 2064

 

重視經濟與保育兼顧的綠色保育標章,在林務局和慈心基金會共同推動下已邁入第十年,通過查證的農友從第一年的7位到今年已超過400位,這代表越來越多的農友,從關注生產安全的食物,擴展到關心田間的小動物們,對從農也多了一份認同與意義。

然而,農業本身就是看天吃飯,產品又有時效性,對以友善方式耕作的綠保農友要生產與生態兼顧,挑戰更多更大,身為最佳戰友的慈心基金會夥伴們,是如何與農友一起並肩作戰呢?

 

先來看看農友平常會遇到的問題:

作物有病蟲害怎麼辦?農忙找不到工人怎麼辦?產量多賣不掉怎麼辦?天氣太冷太熱怎麼辦?雨下太多太少怎麼辦?……  綠保農友還加上:不能用藥怎麼辦?草除不完怎麼辦?動物吃太兇怎麼辦?不會棲地營造怎麼辦?……

動物吃太兇怎麼辦?綠保農友以不傷害動物的防猴網減少損失。遇到乾旱棄耕的菱田乾到只剩一個小水漥,農友趕快來補水,希望能幫助來到此地的鳥兒。

 

再來看看近年來農友遇到的問題:

極端氣候越來越嚴峻,不是高溫爆表,就是低溫造成寒害減產,加上去年至今疫情影響整個大環境,面對太多不可控的因素,挑戰農友的心臟。今年,遭逢五十年來的大旱,乾到中南部分區或減壓供水,我們只是生活上的不便,農友面臨的卻是生計問題,以一年一收的水果來說,開花沒結果,收入是直接歸零。

台灣半世紀的大旱,水田變旱田。應該水深及腰的菱田,乾涸見底,留下鳥兒的腳印。(台南 官田)原本應該是枝葉茂盛等待採收的茶園,因久旱不雨一片枯黃。(農友許景恩)

有些農友,山不轉路轉,會去其他果園打工,結果遇到疫情無法移動;有產出的農友遇到前期物流爆量停送貨或遲送的混亂期,只能無奈接受客訴與退單;有些農友原先有餐廳、學校等固定通路突然不收,農產無處可送;也有定期到市集擺攤,遇三級警戒關閉,無處可賣的窘境。

而綠保農友們因不使用封閉式設施栽培,面對疫情與極端氣候很難調適,是最辛苦的一群;另外有一些地處偏遠資訊短缺的農友,在生產與銷售上處於弱勢,該怎麼辦呢?


因疫情阻礙銷售,但水果日漸成熟該怎麼辦?用心在市集銷售並宣導綠保觀念的農友,市集卻因疫情而關閉,面臨銷售無門的困境。

 

互助相挺、一同闖關!

在花蓮太魯閣種水蜜桃的綠保農友,水蜜桃已成熟在樹上等待採收,卻因疫情影響沒有冷藏車可運送至臺北,銷售通路受阻,當慈心收到消息,展開為期兩週的護桃專案,協助農民設計線上訂購表單、協調熟識的物流業跨刀幫忙配送,訂購訊息一出,很快訂購一空。同時,慈心蔬食班志工發揮巧思,將水蜜桃做成了果醬、優格、沙拉,公開作法,讓消費者能多樣化享用水蜜桃的美味。

綠保農友阿嬌膝蓋受傷仍堅持以較費工的友善耕作來照顧水蜜桃。另一位種水蜜桃的農友朝良因為疫情物流塞車停擺,面臨無冷藏車運送的困境。

慈心情商物流業者將水蜜桃順利送達台北珍惜果農的辛勞,慈心工作人員除幫忙製作表單方便大眾訂購,也自掏腰包響應支持。

在雲林,火龍果於水情緊張下順利產出,農友有1千斤因疫情銷售受阻向慈心求救,慈心職員將訂購消息用line發布給福智文教基金會的朋友,一傳十十傳百,迅速完售,農友感動之餘,將所有銷售所得全數捐給文教基金會。

這樣的美事不只一樁,這次換芒果登場。

七月中,慈心接獲協助銷售芒果的需求,慈心職員再次使用line群組發布認購訊息,消息不斷被轉傳,420斤訂購一空。認購者將所訂購的芒果全數捐出,由慈心職志工用了四天的時間分別送往5個寺院、3家育幼院及1家弱勢單位。整個訂購聯絡運送作業繁瑣,但最終完成任務;任務完成,好事卻沒斷,農友又將芒果所得,全數捐給了慈心基金會。

 

幸運產出,需解決的是銷售的難題,

久旱不雨,要面對結果率少又小問題

在高雄茂林,因為老天不下雨及葉蟬關係,花枯萎及落果嚴重,幾位農友顆粒無收,最終取消收購,僅一位農友收成了500斤,慈心職員邀請志工們協助製作成芒果青後,「自作自售」,又自掏腰包買回。後續再針對葉蟬危害尋求外部專家支援。

高雄茂林芒果樹遇到嚴重旱象,白色的花轉為褐黃色,結果小而稀疏。顆粒幼小,量不多的芒果青無法收購,慈心發動職志工幫忙製作芒果青。

南區慈心職志工們出力又出錢,解決農友銷售的難題。

 

如果你吃,你就參與了農業

西諺:「如果你吃,你就參與了農業」(If you eat, you are involved in agriculture.) 但從來都是農友獨力承擔生產銷售絕大多數的風險。而慈心基金會身為友善耕作推廣的單位,理所當然將農友視為一起守護健康與生態環境,一起解決問題的合作夥伴。

對農友來說,慈心除了是輔導單位,也是銜接資源與通路的橋樑。因此,每一位來申請綠保標章的農友,慈心期待彼此關係不只是建構在查驗業務上,而是舉凡生產技術、生態營造、缺少人力、如何加工、銷售等等問題,慈心滿懷敬意的提供微薄之力。農友可能還會有經濟、家庭等問題,雖然無法一一解決,但願意持續陪伴,農友的心一旦感受到被關懷,眼前難題的威脅感也相對減低。

 安排多方參與式土壤健康檢查課程讓農友學習。籌辦棲地營造期末審查,讓農友彼此觀摩學習。

帶著農友參訪阿里山茶山部落雜糧產銷班,切磋生產技術。

 

買一包友善環境與生命的菜

推廣綠色保育的目的,是希望喚起農友與消費者關心食品安全之餘,也能關注農田生態,因為,有好的生態環境,才能長出健康的糧食,所有的生命與人類才能一起好好的存在。邀請需要日進三餐的你、我,從購買一包友善耕作的蔬果開始,集合一群人的力量,這條人與生態環境共好之路,可以走得更遠、更寬廣、也更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