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 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專員 郭淑娟
攝影、插圖 / 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
很久以前,聽說過一個發生在花蓮富里有機水稻田的溫暖故事。
在夏天,稻子成長到可以曬田的時間,但眼尖的農友發現水田裡的蝌蚪只長出兩隻腳,為了不讓他們曬成蝌蚪乾,佛心的農友決定晚幾天,等他們四隻腳長齊了再放水,雖然這樣會不利稻子成長,影響收入,但在農友心裡,小動物的生存已超過經濟效益了。
在「三分鐘辨識一塊好田」一文裡有講到,只要在農田的水域環境看到卵泡與蝌蚪,就能夠判斷是一塊好田,上述的水稻田以有機耕作,無疑是提供生物們繁衍後代的最佳環境,若是能再多一分愛護生命的細心觀察與愛心,將能營造出小動物們的快樂天堂。
環境多樣化的農田其實也和森林、海洋一樣是自然界重要的生態系統。豐富的生態能達到自然平衡外,面對現今越來越嚴重的極端氣候時,就越有能耐度過與復原,因此,農友若能花點心思做好棲地營造,就能為生產、生態環境打好基礎,有好的體質迎接挑戰。
不過,很多農友聽到棲地營造第一個反應是「很難吧?」再來是「要花很多錢喔!」其實,只要對田間動物多些關心與愛心,大可以拋開這些疑慮,放手去做吧!
棲地營造123
在動手棲地營造之前,要先盤點認識自己的農田狀況,包括環境、植物、動物等,現在,請準備紙筆一邊觀察一邊記錄(畫或寫皆可)。
先簡單的畫出農場位置與附近的環境。再把大面積、穩定存在的植物用綠色的筆標出來(包含農田裡面和周邊,短期作物不算)。再把水源/水域用藍筆畫出來。如果可以,把動物名稱與出沒的位置也標出來。
充分掌握農場的狀況後,再分三階,循序漸進地營造一個生物們安心居住的環境。
1. 先求不扣分:會傷害生物生存的環境先改善,最危急的優先處理。
2. 守好基本分:針對現有的環境和動物先顧好。
3. 進一步加分:現有狀態維護好,再來積極營造與改善。
1. 先求不扣分 (降低傷害)
如果發現農場有危害生物生命的陷阱,要優先改善。這些威脅可以分成物理空間上的「生態陷阱」、化學層面上的「有害物質」、生物層面上的「外來種」。
1) 生態陷阱
一般農友是不會刻意設陷阱的,但田區的蓄水塔、水泥溝渠、水泥池、水桶等光滑垂直壁立面,有如陷阱般,會讓動物掉進去出不來。最簡單的方式是以細網加蓋遮蔽,無法加蓋的溝渠,只要隨手就地取材,如樹枝、繩子、鐵網等斜插或吊掛,就可成為動物昆蟲救命的逃生通道。
2) 有害物質
農藥、除草劑等資材,除了會造成昆蟲、小動物死亡,也會影響土壤中的小動物及微生物。這些有益生物減少,土壤就會慢慢劣化,作物生長狀況也會越來越差。另外,垃圾、使用過的塑膠布等也需移除。
3) 外來種
要謹慎防範外來種入侵,包括植物與動物,如果已經入侵,則盡可能移除。
絕對不可以未經過海關檢疫攜帶國外的種子、果實回來,可能會連帶攜回外來病蟲害喔!自家貓狗在田區行動時,建議使用牽繩、避免牠追咬野生動物。如果有流浪貓狗,也要注意牠們是否會追獵在地的野生動物,若有較嚴重狀況,可通報動保處協助處理。
2. 守好基本分 (基本維護)
A 綠帶營造
綠帶指的是穩定存在的綠色植物,包含田邊的森林、荒地、綠籬,田裡的草生田埂、果樹等等。葉菜、水稻等短期作物則不算。
對生物來說,有植物的地方就是「道路」,也是避難所。因此在不影響作物生長的前提下,請盡量維持原有的綠帶植物,如果可以的話,田裡、周邊的綠色植物盡量跟附近大面積的綠地相連。綠帶營造的好,即使附近被擾動 (收割、噴藥… ),小動物們依然有個避難所可以躲,恢復的速度比較快。而茂密的植被,也能有效保護土壤不被大雨沖刷侵蝕、並增加土壤有機質。
- 田埂、綠籬等綠帶盡量相連
- 草地不裸露,維持在「一眼望過去不會直接看到土壤」的茂密程度。
B 藍帶維護
藍帶指的是農田環境中的水域,是絕大多數生物賴以為生的資源,是環境中的生命線。
包含溪流、溝渠的流動水;水桶、埤塘、生態池等非流動水、還有濕地(水田、沼澤濕地)等。水域流動水的生物、和池塘裡的生物可能會差非常多。對這些生物來說,現在的水域就是牠們適合生存的狀況,所以盡量維持現況,對牠們來說就是好的。因為牠們很容易受到環境變化影響,水域條件的改變甚至有可能影響整個地區的生態,所以每個動作都要特別小心。如果需引入物種,也要特別謹慎,因為水域的外來種擴散力非常強,會造成嚴重的問題。
- 盡可能維護現有水域環境
- 維持原有的石塊、泥土邊坡、岸邊植物
- 保留耕作模式(終年有水或定期放乾)
- 溪流/溝渠要維持水的流動
3. 進一步加分 (進階營造)
A 綠帶營造
- 建議使用原生植物 (如表一)
- 如希望吸引害蟲天敵,綠籬間隔建議維持在10-15m,並注意綠籬植物與田間作物不能有相同害蟲。(如表二)
- 建議多種植物混合種植
B 藍帶維護
- 建議種植原生植物
- 水面不能被植物完全蓋滿
- 陡峭邊壁可掛繩網或插樹枝
- 需要固定邊坡時,可以使用麻布袋就地裝土後堆積 。
請小動物們驗收成果
棲地營造完成了!可以開始驗收成果,評估是否已妥善,還是須再調整,結果如何,田裡的小生命會告訴你。
- 觀察熟悉、常見的生物:例如鳥兒、蝴蝶、青蛙,或任何你平常比較熟悉的生物。這些原居民們是否有使用我們營造的空間呢?看到的頻率有沒有變多、數量變多還是變少了?
- 觀察特定指標類群生物:觀察這些對環境變化比較敏感的特定生物生活狀況,能快速判斷環境是否往好的方向前進。 (請參考「三分鐘辨識一塊好田」),並持續記錄,作為長期環境變化的參考資料。(如表三)
看完了以上內容,棲地營造是否不如你想像中的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