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大地

慈心大地單元

第43期 2023 / 04 / 28 590

 

南安的風土 里山的未來

二〇一三年,我們受到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的邀請,初次與玉山腳下的布農部落—花蓮卓溪鄉南安相遇。四面環山,拉庫拉庫溪流經其中,畦畦相連的水稻田被陽光照耀地閃閃發光,那是秀姑巒溪流域上游水源所灌溉的第一畝田。

 攝影 / 侯澔

 

生產:啟動有機的南安新生

二〇一四年春,玉管處攜手慈心有機發展基金會進駐,期望像是一粒稻穀的南安部落能轉為友善耕作,成為許多動物可以安心棲息、覓食的所在,營造生物多樣性的最佳生態環境,因此,開始了輔導農民轉作有機稻米之路。

獲得花蓮銀川米的有機技術與經驗指導,也得到玉山銀行的長期贊助,以及公部門的有力支持,有機及綠色保育耕作的農田面積慢慢擴大了。

 

 

生態:友善土地是對動物的好客之道

二〇一六年,長期蹲點的生態專家林青峰進駐南安盤點生態資源,發現了保育類淡水魚—菊池氏細鯽,鼓舞了所有人,特別是在南安的農友們,彷彿是對他們一股傻勁堅持的肯定。

在認識布農農友時,特別會發現他們這股傻勁的可愛之處,播種之前誠心地祈福,秋收之後感恩地謝天;特別不算計收成,算計的是誰家的菊池氏細鯽住的比較舒服,誰家最近來了哪些龜鳥蟲獸的貴賓。

「農田生態系是人與自然環境互動形成的,」林務局局長林華慶如是說,「這也是為什麼要推動『綠色保育』友善農業的原因。」

攝影 / 林青峰照片提供 / 胡光中

 

生活:布農豆豆,餐桌上菜

我們走入布農迪娜的菜園裡,發現豐富性極高的豆子種類,來自長年無私的交換與分享文化,留待來年再播種、再分享,交換種子的布農傳統農業智慧,完整保留十多種豆類品種,我們驚訝地發現,原來,食物多樣性就在南安部落的餐桌上。

因此, 自二〇一八年起,與林務局展開了布農豆豆保種計畫(里山食農文化推動計畫),讓豆豆可以被認識、吃得到。我們漸漸看到,迪娜們開始以自家菜園的豆豆為榮;設計出以布農豆豆為主的小熊便當菜餚、禮盒,讓遊客們得以品嚐豆豆滋味;孩子們在學校、家中學習認識布農豆豆,讓菜園保種精神得以傳續。

 

淺山生態綠網的一個主要概念是「生產、生態、生活、生命」之四生精神,而這個概念正在玉山腳下一點一滴地被實踐出來。

慈心基金會執行長蘇慕容表示,基金會向以「生命」為核心來帶動有機農業、綠色保育,藉由對萬物的尊重與心靈素質的提升,作為農業永續與生物多樣性的推動思考。因此,追求的是經濟與保育雙贏的永續農業價值,同時,謙卑地學習布農文化,讓這塊土地開出自己的花朵,長出屬於南安的里山特色,更是我們所想看見的。

 

永續發展目標就在南安的田裡

二〇一五年,面對氣候暖化、社會不平等、貧富差距、經濟過度成長等難題,聯合國一九三個會員國共同宣布十七個「永續發展目標,SDGs」(Sustainable DevelopmentGoals),成為目前世界各國邁向二〇三〇年永續的共識。

在推動南安有機家園的過程,我們無形中也在推動這塊土地的SDGs「永續發展目標」,包含終結貧窮、消除飢餓、優質教育、性別平等、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永續城鄉、責任消費與生產、氣候行動、保育陸域生態等,如前各篇文章所標示。

而屬於南安的永續未來會是什麼樣的光景?期盼您和我們一起參與、支持、看見。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