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海岸林功能與做法
慈心基金會體認到海岸林的重要性,自2015年起開始投入海岸造林工作,
經過兩年在雲林台西海園的歷練,獲得林務局、縣市政府的肯定,提供海邊土地,並得到多家企業的贊助,
種樹技術則由林業試驗所為主要顧問,依著當地的需要選擇不同樹種與工法,
在全台11個縣市展開不同特色海岸林的營造。
1.守住海岸第一線
海岸林之所以能鞏固海岸,除了植物的根能固定砂土外,樹木還能夠攔截飛砂,補充砂源。因為海浪不停地淘洗,會把海岸的砂帶走,而台灣海岸線的砂源,原本是由河川搬運上游的砂來補充,但現在許多河川都興建水庫或攔砂壩,把砂留在中、上游,導致了海岸線的砂源補充不足,因此海岸線的倒退速度很快,而海岸林因為擁有補充砂源的功能,能夠減緩海岸線的退縮。
/新北市萬里海岸/
萬里海岸位在海岸的最前線,之前這裡的海岸林是被颱風暴潮所破壞,我們的任務是把樹補種回來。也許有人會有疑問說,既然颱風暴潮會將第一線的樹林破壞,那為何還要把它補種回來呢?如果沒有維持海岸最前線的樹林,下一次颱風暴潮就會入侵破壞更後面的樹林,這樣幾次以後,整片海岸林及海岸線可能就被海水入侵。因此,海邊第一線的海岸林對於守護海岸極具重要性。儘管第一線樹木還是可能會被颱風暴潮捲走而犧牲,但是它們的作用在於抵禦緩衝暴潮,保護第二、三線的海岸林,鞏固海岸線。
原本萬里海岸第一線的種植包括木麻黃,但颱風暴潮帶來的海水導致木麻黃淹死、鹹死,因此,在萬里種植第一線海岸林時,選擇耐風吹、砂埋且耐水淹及鹽分的樹種,像是黃槿、林投、草海桐。而且在最前線,也非常需要防風圍籬,這裡的東北季風強勁,植物要長得好必須要依靠防風圍籬保護。
/桃園市觀音海岸/
桃園觀音一帶是海岸線的凸岸,帶著砂的海風會在凸岸堆積砂子,因此林務局在這邊設置了約1米高的堆砂籬,把風中夾帶的砂攔下來,慢慢這些砂堆積起來,如果砂子已經漫過堆砂籬,而且還不斷堆高,林務局會再設第二層的堆砂籬,直到砂丘漸漸穩定,並長出地被植物,就可以開始造林。反之,在觀音地區的海邊,有些地方沒有做堆砂籬,可以明顯地觀察出砂不容易在那邊堆積。因此,對於不斷消退的海岸線來說,堆砂籬能夠將砂大量的留在原地,慢慢的鞏固作為海岸造林、外推海岸線的基礎。
2.天然空氣清淨器—解決揚塵問題
/濁水溪 揚塵區/
冬季時,在濁水溪出海口附近,常可看見天空一片霧霾,強風捲起滾滾黃沙。這是因為濁水溪的出海口會淤積泥沙形成大片的沙洲,冬季枯水期河中砂丘裸露且乾燥,而河床的上千公頃的瓜田,瓜藤枯萎,砂地裸露。當東北季風吹來,便會揚起漫天的沙塵暴。據當地人所述,常在下午兩、三點的時候,就開始瀰漫在沙塵暴中。
為了改善揚塵區的沙塵問題,對策之一是在濁水溪的兩岸種樹,便可達到攔砂淨化空汙的效果。若仔細觀察那附近的樹木,會發現樹葉上都覆上一層沙塵。我們認養了該揚塵區的造林,希望透過種植樹木,達到防風攔砂的目標。
/雲林西螺大橋下河川高灘地/
在這裡,我們種植了七千棵防風林樹種,有黃槿、繖楊、相思樹、苦楝等;除此之外,為了達到生態復育的目的,也種植了一些生態性樹種,如台灣海桐、宜梧。
同時,為了讓此區的防風林能夠健康快速的成林,種植方式也經過了細心的思考和規劃:第一是使用水寶盆種植樹木,水寶盆可以持續的供水,讓樹木快速長大,盡快發揮淨化空汙的功能;第二點,為了保護現有的地被及樹木,在挖植穴時,以小型怪手,一個植穴一個植穴的挖,而不是像往常一樣以帶狀方式整地。因為地被同時也有攔砂和淨化空氣的效果,並且覆蓋砂地,避免起風時揚起沙塵。
空氣,是我們人類不可或缺的珍寶。如果空氣中都飄散著滾滾黃沙,吸進肺部,對於人體是很大的傷害。為了守護生命,守護地球,守護大自然,以虔誠的心,種下一棵又一棵希望的幼苗,期盼它健康成長。
3.低於海平面
/雲林縣 台西海園/
台西的地層下陷非常嚴重,低於海平面一到兩米,因此在台西海園這塊地,飽受海水倒灌之苦,地下水也被海水入滲,且土壤鹽化嚴重。要在這樣環境條件差的地方種樹,本來是不可能的。但我們在這裡做出一個12公頃的人工濕地,這塊濕地周圍用四米高土堤圍起來,這樣倒灌的海水無法進入,濕地變成蓄接雨水的地方,成為台西海園唯一的淡水資源。
因為淡水資源的引進(濕地蓄接的雨水),濕地的地表水逐漸淡化,地下水也因此淡化,沿著這個人工溼地周邊,土堤上及周圍土地都能夠種樹,而且種的樹越靠近生態池存活率越高。
在台西海園種樹,選擇樹種也是一個技巧。在土壤鹽化程度較高的地方,會選擇耐鹽的樹種,例如土沉香、黃槿、欖李;而在人工溼地的土堤上面及其周圍風比較大的區域,則是會先種木麻黃作為最前線的擋風樹種,每一棵木麻黃的背風處再種其他台灣原生樹種,以木麻黃作為防風屏障。
此外,台西當地的降雨量不足,我們因此外接水管,雇用專人替當年新植樹木澆水,因此,樹木還是有七成存活了下來。台西海園造林對當地環境的貢獻,在於這個人工濕地帶來淡水資源,減緩土壤受海水入侵鹽化的速度;加上種樹能涵養水源、增加生物多樣性。
4.綠美化生態設計
夏天的時候,大家都爭相著到海邊玩水消暑。開車經過海線,或在海岸邊散步,若在岸上看到許多漂亮的自然景色,想必心情會更加愉悅,更加放鬆吧?
在濱海地區,同時也會有許多休閒區、港口和工業區的設立;這樣的地方,植被除了防風以外,也需兼具景觀綠美化的功能,讓人來人往的濱海地區,增添一絲清新和愉快的心情。為此,我們做了特別的規劃,讓防風林同時可以具有景觀美化的樣貌。例如在新北市萬里濱海地區,設計了叢狀的種法,種了叢狀的紅花玉芙蓉、朝鮮紫珠,春夏季會開出桃紅色、紫色的花,或是亮紫色的串串果實。
/台中港區/
而在台中港區路邊,有20米寬的空間做綠美化。規劃的方式是從低到高、多層次樹種的種植,不同層次有不同的樹種,開花的季節不一樣,樹葉的顏色也不同,能時刻都有更繽紛多彩的景色。
第一排種植的是厚葉石斑木。運用它生長較慢的特性,維持前排低矮樹籬的狀態,而葉子濃墨綠色,春天會開出美麗的白花。
第二排略高,是大型灌木或小喬木,如草海桐。草海桐的葉子本身就叢聚如花,葉子翠綠色,十分好看。
第三排是小喬木,選擇的樹種是毛苦參。毛苦參本身的分枝性極佳,樹型成球狀,葉子是灰綠色的,秋季開出黃花。
第四排是小喬木和大喬木間隔種植。大喬木選的是苦楝,小喬木則是台灣海桐;苦楝在春天會開紫色的花朵,夏天則有如傘蓋頂般的盎然綠葉,秋冬則有金黃色的果實。台灣海桐春天開出香氣四溢的白花,秋季時果實會由黃轉紅。這樣上下層錯落的設計,是因為台灣海桐需要遮蔭,而苦楝能夠提供足夠的遮蔽,且可形成多層次的景觀效果。
原來種植樹木,也需要苦心巧思,除了保護環境,更要美化大地。以後當行走在濱海地區,不妨停下來,觀賞四周的花草樹木,也許會有令人驚喜的收穫!
台灣海岸造林的願景及目標:
- 海岸林功能:提供防災、減災的功能,例如防潮、風、風砂、鹽霧等。
- 微觀角度:擴大生態的效益,營造海岸生物的棲息地,在樹種的選擇會考量不同的結構,營造複層林、選擇蜜源植物提供生態系中基礎生物的食源,基礎生物種類及數量增加後,上層生物也受益,增加生態及生物的多樣性。在干擾較少的地方復刻台灣原始的海岸林樣貌。
- 巨觀角度:海岸林扮演生態廊道的角色,把台灣海岸,從北到南、由東至西串聯起來。
- 景觀的優化、美化:海岸地區尤其是在西海岸,本來是因強風而光禿禿的地、或草生地,在有了海岸林後景觀會比較豐富有變化。
- 發揮環境教育功能:鼓勵人們去親近海岸林,有些地方設置林下小徑、解說設施,讓附近的居民充分理解海岸林的重要性,在地居民才會自發地守護海岸林。
台灣海岸線長達1,500公里,但因強風、鹽霧、土壤貧瘠、乾旱與淹水等惡劣環境條件,導致造林成效有限,直接影響沿海地區居民生活品質,因此希望未來的海岸造林能有所不一樣。
期待透過海岸造林能形成一個台灣「綠色長城」!從西海岸、南海岸、東海岸以至北海岸,如能逐步造林、逐步累積造林面積、長度,有朝一日這連續帶狀連結一起,這千里長城就真的不一樣了,那麼整個台灣,就真的是個福爾摩沙之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