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大地

慈心大地單元

第30期 2016 / 04 / 01 3138

magazine03b030塑膠地膜廣泛為農友使用,建議選用短期分解的材質或替代物。

一包菜從種子到消費者手上,常常是塑膠一路伴隨。

塑膠穴盤是種子的搖籃;塑膠地膜是抑制雜草的利器;溫網室隔絕蟲害入侵;套袋是蔬果最佳的保護;過程中的施肥與防治資材無不是使用塑膠袋包裝,最後,用塑膠箱裝載,再以塑膠袋分裝送至賣場供消費者選購,塑膠在最接近自然的農業上,依然如影隨形。最後,都到哪去了?

農業生產過後產出的塑膠廢棄物數量十分可觀,以數量最大的農用地膜(PE膜)為例,多以下列方式處理:

  1. 重複使用:部分農友會重複使用,或移作覆蓋田埂,但一期過後多數不堪使用。
  2. 回收再利用:回收可再製成水桶等。
  3. 自行掩埋:需場地夠大,但分解不易,將影響土壤性質,造成土壤汙染。
  4. 焚化:焚燒PE膜、PS(保麗龍)時,會產生黑煙,造成空氣汙染。焚燒PVC(例:溫網室材料)則會產生有毒之氣體,如甲醛、多氯聯苯、戴奧辛等。

其中,回收是較好的選擇,但據環保署訪查顯示多數農友並不知道可回收,也不知回收管道。最不好的處理方式是任意丟棄或焚燒,甚至有農友直接犂回田裡,日久將影響土壤物理、化學性,並直接汙染土地。

以永續為指標的有機3.0來看,百年不化的塑膠一點都不永續,完全不符合健康、生態、公平、謹慎原則。在有機規範中雖然並無禁止塑膠資材的使用,但怎樣為環境永續還可以更努力,在目前已做到的部分再往前跨,選擇更好的方式對待土地呢?使用短期內容易分解之農用資材(如生物可分解資材)或以自然素材替代,一個無塑的農場將更為友善、更為清淨、更為自然。


參考資料:花蓮區農業專訊《生物可分解資材在農業生產上之應用》彭德昌

            《農漁業廢棄物源頭減量及回收再利用宣導手冊》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註:回收及再利用管道查詢:環保署「事業廢棄物管制資訊網」http://waste.epa.gov.tw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