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大地

慈心大地單元

第3期 2009 / 07 / 01 3512

台灣有機多樣性作物生產最大規模的集團栽培區──福智麻園農場,以13公頃生產春作有機毛豆,在今(2009)年5月23日舉辦有機毛豆拾菽節,堪稱創舉,在毛豆採收之際,舉辦此節慶,廣邀產官學界及當地居民共襄盛舉,深度推廣了有機理念,及導入農村有機新文化。本基金會同為主辦單位,對此重要里程碑,願進一步探討有機經營的面向以及未來趨勢。

毛豆是我國最重要的外銷農產品,每年有15億元出口到日本,每公斤價格在1.6〜2美元之間,折合新台幣約55元。目前該農場以國內毛豆仁產品流通,但未來深具發展有機毛豆出口的潛力。其實農場剛開始以2公頃嘗試種植有機毛豆,但馬上面臨採收及加工的難題,原因是當地採收毛豆的人力不易取得,自然轉而洽詢毛豆採收機代收業。問題是毛豆採收機每小時可採收0.7〜0.8公頃,業者需遠道來此採收小面積的意願不高,好不容易情商同意來採收了,接著面臨毛豆加工工廠處理問題;毛豆加工廠效率高,而且多與專業生產者預定排程,對於突然而來的少量產品要求加工,雙方折衝好一段時間,才把第一年試種加工搞定。

農場有了第一次試種得到許多經驗,幸好該農場土地集中,面積夠大,發展有機毛豆的關鍵問題是規模大小,只要把種植面積擴大,以上問題容易解決。加上毛豆技術門檻不太高,病蟲害問題不很嚴重,只要掌握種植時間,就容易形成主力產品。以全球消費趨勢而言,有機毛豆一定比慣行毛豆受歡迎,也更有發展潛力,也因此,福智麻園農場逐漸擴大規模,到現在的13公頃,產量近90公噸。

福智麻園農場還有一種重要的經營機制──統籌計畫生產及行銷,這是一件困難的合作方案,要讓農民願意放棄己見,配合整體,除了有經驗豐富的管理核心以及虛心學習以外,農民的理念必須不斷溝通共識,互助合作,每一個人都相信,唯有團體成功,個人才能得到長久利益,如果每個人都想要比別人好,彼此猜忌競爭,無法發揮有力的團隊力量,注定失敗收場。農場定期召開「農友會議」及「產銷協調會」,討論發展面臨的種種問題,以及集思廣益,如何讓農場更好。

我們欣見農委會把有機農業列為重要政策,並持續協調釋出台糖公司大面積土地,劃為有機集團栽培區,降低小面積分散式有機的污染風險,提高有機生產的競爭力,同時增加舉辦各類有機訓練班的場次,輔導有意轉作有機生產的人。但是如何整合管理集團栽培區,凝聚參與者的共識及理念,並佐以合理的運作制度,同心協力,則是相當重要的課題,也是決定未來成功的關鍵。

一種作物要在當地發展,形成重要產業,必須「天時、 地利、人和」搭配,天時指的是氣候條件,以雲林古坑種毛豆為例,嘗試幾年後發現,3月上旬是種植春作毛豆的重要時機,再早些,氣溫可能還太冷,不利發芽,晚些,則採收碰到雨季,豆子品質差以及影響採收作業。地利呢,毛豆雖屬豆科作物,有固氮菌共生,需氮肥量較低,但土壤太貧瘠也不利於後期豆莢的充實。幾年前剛開始種時,土壤有機質只有1〜1.5%,每公頃產量只有2〜3公噸/公頃,目前有機質已達2.5%,產量可達7〜8公噸。面對市場經濟,有機毛豆產品仍要考慮消費市場,如果僅種植幾分地,無法採取機械採收,採收期間大量人力能否取得,有沒有足夠數量可以滿足最低加工量,這些問題必須在開始種植前就調查清楚,否則最後可能要生鮮販售,或農夫自家殺菁。又無法符合市場要求的價位,自然也難以發展該產品。因此一個產業要穩定發展,必須該地區有許多資源配合及做好事先規劃。

有機農業倡導在地生產、在地消費、希望照顧小農戶、減少使用耗能的大型農機,及過度加工等理想,似乎發展大面積生產,有違有機理想。但面對台灣農業原本是弱勢產業及農村逐漸沒落之際,有機農業將如何處在不利的大環境中積極發展,是極為重要的事。集團栽培的有機農業,需要適當規劃,政府予以大力輔導支持,組織內的每一個人都能齊心合力,因應當地氣候,統籌規劃生產及行銷,以兼具四生──生產、生態、生活與生命為目標,則台灣能夠發展的有機農業不僅小而美的小農式、在地式,也能發展具國際競爭力的產品,造福更多有機農夫及消費者。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