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大地

慈心大地單元

第25期 2015 / 01 / 01 5416

二百人幫忙收割  八部合音唱出感恩

2014年秋末,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南安遊客中心前,遊覽車載來二百多人,他們不是遊人也非登山客,是透過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安排,來此幫忙收割、體驗農務的台北都會青年!

為了迎接這麼大陣仗的收割場面,布農族頭目賴金德、夫人高春妹,號召族人舉辦傳統祭儀,以歌舞向天祈福酬恩。稻田中央架起了舞台,當臉上刻劃著歲月風霜的布農族長者低吟聞名國際的八部合音,聲波迴盪,舞台下的台北客屏氣凝神,用心感受這份傳唱千古的獻禮。

貧瘠沙田漏水漏肥  債滾債還不完 

源自玉山的拉庫拉庫溪奔流而下,長久沖積形成了一片夾在山谷與溪流間的彎月型美麗平地,它,就是花蓮玉里南安這片水稻田,人稱玉山腳下第一畝田。

這裡山景很美、溪水潔淨、空氣清新,但這片土地用來種稻只能列入「貧瘠」,因為是沖積沙土,土壤層淺,灌水澆肥都很快漏光,加上水冷、日照不足,採用慣行農法噴農藥、灑化肥,收成仍不理想。

頭目賴金德家族定居此處已四代,夫人高春妹說:「這裡的布農族是從南投翻山越嶺過來落戶的,30多公頃的土地,持有人七、八十人 。」頭目在南安擁有四甲多地,山上還有果園種桃子、柑橘,多少能挹注收入,但其他族人耕地面積小,每期稻作收成往往不敷成本。他們借錢買秧苗、肥料、除草劑,好不容易盼到收割,稻榖賣出去,算一算,帳面仍是赤字。

如此這般,舊債加新貸,當地布農族人的夢魘愈來愈深-債務為何還不完? 

愛心四面八方湧入  為你打造幸福

除了入不敷出,族人健康問題更是頭目心中的一塊大石,他說:「以前老人家身體都很健康,現在種田打農藥很傷身,有人四五十歲就走了!我們曾經去花蓮參觀有機農場,看他們種得很好,心想祖先耕作也都用自然的方式,我們應該也可以作有機。」

當時位處這片田正前方的南安玉管處,擔心農藥化肥滲進拉庫拉庫溪,再匯入秀姑巒溪,汙染了好山好水,也有山友反應為何這裡風景優美,卻有一股刺鼻農藥味。經玉管處多方奔走,委託慈心基金會專案輔導農民轉作有機,請花蓮農改場指導技術,並洽玉山銀行贊助經費收購稻米。

愛心的號角一吹響,各方助力迅速匯聚,頭目也積極勸說族人轉作,他說:「首期共有七名農戶加入,面積6公頃多,現在已增加到9公頃多。」

為協助農民轉作,慈心基金會動員台北花蓮兩地人力。經常往返北花的張正貴不辭舟車勞頓,在轟隆的火車上仍不斷構思-怎麼提高土壤肥力、增加產量。與族人情同親人的詹于諄,經常蹽下田「挲草」,讓農友感動莫名;對農友關懷備至的王景玲,不時走訪頭目家跟他們搏感情;花蓮平和國小校長李思明,則利用假日號召義工前來幫忙。

對各方的協助,頭目說:「其實剛開始我有點怕,擔心做不好,幸好有很多人幫忙,去年第一期有機稻作收成,收益比慣行好一些,以後更要努力做好,給族人看!」首批稻米立即通過無農藥殘留檢驗,以「玉山瓦拉米」品牌(註),由玉山銀行以優惠價格收購轉贈員工與客戶。

布農族頭目賴金德(右),夫人高春妹(左)是南安有機田的大推手

彼此相互扶持  上天才會祝福

有機耕作的道路走來不輕鬆,病蟲害是一大考驗,去年稻作部分染稻熱病、白葉枯病。此外,除草也是體力心力大透支,高春妹舉起包著紗布的食指,說:「土香(香附子)的根系扎得很深,我抜得指甲都掉了!」她的臉上沒有一絲哀怨,反而透著堅毅:「種有機對健康有益,魚、青蛙也變多了,希望二年內這裡成為有機模範園區!」今年慈心基金會將加強輔導機械化除草、整地技術,希望再注入油源,支撐農友續航力。

布農族人敬天愛地,舞台上的布農婦女說:「我們彼此相愛、幫忙,族人要合一上天才會祝福。」而「報戰功」的族人說:「我現在很少上山打獵,專注耕種有機田……」台下眾人報以掌聲與笑聲,台上布農勇士有力地喊出「吼!吼!吼!」意思是:「肯定這是真的!」

祭典謝幕了,鮮艷的布農傳統服飾輝映著藍天白雲,金黃的稻浪搖曳,有人開始發手套、鐮刀,收割大隊衝進田裡,深秋的陽光灑落每個人身上,顯得亮燦燦。


註:在南安有一條瓦拉米古道,是日據八通關越嶺道東段的一部分,沿路山泉濡漱,峰巒起伏,景色優美。「瓦拉米」是布農族語蕨類植物的意思,此古道因沿路蕨類茂盛而得名。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