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大地

慈心大地單元

第28期 2015 / 10 / 01 3321

慈心基金會秉持創辦人「光復大地、淨化人心」的心願,至今輔導了五百多位農友取得有機驗證,過程中體會到有機之路有許多挑戰,需諸多資源與眾人陪伴支持。尤其大環境嚴重汙染下配合嚴格驗證,及消費者對有機認知狹隘等困境,有機發展面臨瓶頸,如何讓友善耕作持續擴展呢?2010年為了保護官田保育類動物--水雉,輔導農友改為有機耕作,但因環境因素無法達到有機標準,於是,「綠色保育計畫」,應運而生,為有機農業的推動找到一條新路。 

「綠色保育」計畫在IFOAM提出有機3.0之前推動,但其內涵精神與有機3.0不謀而合。

有機3.0目標放在永續,只要遵循有機四原則,所有農法都涵蓋在內,其中也包括使用農藥的慣行農法。慈心基金會輔導的農友也是百家爭鳴,耕作方法容有不同,但愛護大地的心一樣,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五種:

  1. 從慣行轉作減農藥:例如高雄茂林,為了保護世界奇景「紫蝶幽谷」,鼓勵種芒果青的農友減少用藥以免造成紫斑蝶族群衰減,只要農藥減到政府所定安全容許值的1/5,就會以比市價高的價格收購,若農藥量減到最後檢驗是零殘留,則再提高價格,最後希望能進階至綠保。
  2. 從慣行轉作綠保:有意從事有機或友善耕作,認為有機驗證煩瑣,費用高,難度高等等。同樣以高雄茂林為例,有些農友從減農藥更進一步到不用藥,但不想接受有機繁瑣的查驗過程,參加綠保成為農友進階的最佳選項。
  3. 無法申請有機驗證轉為申請綠保:已轉作有機,因環境限制等因素,難以申請有機者。例如台南官田,是綠保發源地,為保護保育類動物水雉,勸說農友改有機操作,但因田間緊鄰隔離困難,無法通過有機標準,因而有綠色保育計畫的發想。另外,雲彰一帶土壤重金屬超標無法通過有機,綠保接受以有機操作但栽種作物不會吸收重金屬之申請。(例如稻米會吸收鎘,莧菜吸收砷。)
  4. 友善耕作申請綠保:有些崇尚自然農法、生態農法等友善耕耘者,覺得有機操作太多人為干預,不夠尊重自然,取得有機標章非其目標,但認同維護生態保育動物為訴求的綠色保育。
  5. 有機加綠保:已取得有機驗證,重視生態者,覺得綠保與理念相符,或認為綠保標章可突顯生態意涵,具附加價值。例如花蓮西寶,位於國家公園保護區內,慈心協助聚落轉型有機,並申請綠色保育,規劃生態環境營造,以生物多樣性保育目標為訴求,有助於生態旅遊品質的提升。

13年前,在新北市三芝鄉,年近八十的阿石伯,用慣行農法種他的蓮花,但因為要保育小小的台北赤蛙,經多方長時勸說才改掉多年用藥的耕作習慣,讓台北赤蛙復育成功。之後,鄉公所要將坡坎水泥化,阿石伯這時已成為保育人士,堅決反對,認為水泥坡坎會讓他的赤蛙減少食物源及躲藏的地方,他的故事已在今年編入小學四年級的課本,將友善耕耘、生態保育的精神傳遞給下一代。

阿石伯是最早的綠保先鋒,目前已有越來愈多綠保勇士加入守護健康、保護生態環境的行列,在台灣乃至世界各地,也有許多團體與個人以非驗證的、無法歸類的友善農法在耕耘,顧好我們共同享有的大地。不同耕作方式,守護你我共同的未來,以及後代永續的遠景,需要我們以實際行動支持與鼓勵!

阿石伯


走出窄門--有機和綠保不同在哪裡?

兩者各有其生產及驗證標準,有機規範較為繁瑣,但相對明確。

綠保則是訂大方向,但對生態要求相對較嚴,一樣不能使用農藥、化肥、除草劑等化學資材之外,還要視當地物種、環境、生態而有所規範。例如有機耕作可用苦茶粕防治福壽螺,但保育水生動物的田不能使用,因為會傷害到細胞黏膜。

◎有機優勢-推廣多年,驗證制度成熟並為大眾所接受。

◎綠保優勢-彰顯生態保育理念,不強調農藥零檢出,因地制宜,生產規範相對有彈性。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