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大地

慈心大地單元

第29期 2016 / 01 / 01 3840

magazine0602901

締約國大會(COP21)-關於氣候變遷議題的因應

對全球氣候變遷來說,2015年是關鍵的一年。

在人類歷史以來,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首度超過400ppm,許多國際組織如IPCC(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對此皆提出警示,這些變化皆起因於各式人類活動(包括:工業、交通、農業…等),將對地球帶來難以估料的影響。透過吾人的生活經驗,我們也都可以感受到這些年來諸如暖冬、旱澇交替等氣候變化的異常現象,以及受降雨影響下之限水、休耕等種種人們所不樂見的影響。

面對接踵而來空前、但未必絕後的氣候變遷事件,如何找出因應之道成為地球村各個公民的責任。甫於2015年12月在法國巴黎落幕的「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第21屆締約國大會(簡稱COP21)」,簽定了自「京都議定書」以來最具法律約束力之「巴黎協議」,為持續推動減少碳排放及減緩氣候變遷的目標努力。此次各締約國所簽定的協議內容,主要包括:為了降低氣候變遷的風險與影響,相較於前工業化時期,將全球平均氣溫的上升控制在2°C以內,並朝向1.5°C努力;提升適應面對氣候變遷衝擊的能力與韌性,且在不影響糧食生產的前提下,採取低溫室氣體排放的發展措施;並期許在依據各國現實條件建置因應模式時,可以兼顧財政面向的考量。

一般而言,對於氣候變遷議題的因應有兩大路徑:減緩(mitigation)與調適(adaptation)。農業(包含畜牧業)是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源頭之一,有機農業的耕作方式可以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並增加土壤的碳匯能力;另一方面,種樹護樹、支持在地生產的農產品或以蔬食作為主要的飲食選項,亦可以為減緩氣候變遷的衝擊盡一份力。就調適面向而言,作物生產在面對氣候異常日益頻繁的情況下,如何透過諸如:生產技術的改善與提升、抗旱耐寒或耐水作物品系的育種及保存…等,也都成了未來農業領域可以努力的方向。

參考網頁:http://www.cop21.gouv.fr/en/


2016國際豆類年

在餐桌上,豆類植物是重要的蛋白質、脂肪來源;對大地來說,豆類植物更是永續發展的重要元素。但我們對豆類植物的認識,卻往往比不上其他常見的蔬果。今年是聯合國所發布的「國際豆類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Pulses)」,就讓我們好好認識這個常被我們忽略的作物吧!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介紹,國際豆類年的具體目標包括:(1)提高社會大眾對於豆類植物的營養及對解決糧食問題的認識;(2)推展豆類植物在糧食生產系統中的價值,特別是關於增加土壤肥力、減緩氣候變遷及解決營養不足等面向的益處;(3)加強關於豆類植物的研究,如與糧食體系的連結、生產與貿易,及耕作系統的應用等。

參考網頁:http://www.fao.org/pulses-2016/about/en/


世界重要農業遺產

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FAO)為了從整體全面的角度,保存世界上世代相承的農業系統,自2002年起開啟了世界重要農業遺產(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的倡議與認證登記。整體而言,人類社會千百年來仰賴自然資源所建構的農業生產實踐,即是一種順應天時、地勢的農業文化(agri-culture)展現,此類透過傳統農業、農耕所維繫的土地利用、農村文化、農村(業)景觀與生物多樣性卻逐漸在現代化過程中受到威脅,從而面臨消逝的危機。世界重要農業遺產的倡議,即是在農業生產維護糧食安全之餘,以制度提倡社會大眾對生物多樣性與在地傳統知識的重視,截至2015年,全世界已有95處世界重要農業遺產的登記。

參考網頁:http://www.fao.org/giahs/giahs-home/ru/


佐渡島的朱鷺保育與農業

日本新潟,是知名越光米重要產區;而位於新潟市西北方的佐渡島,為了保育象徵日本之鳥的「特別天然紀念物」--朱鷺,發展出結合地方與保育物種的「朱鷺と暮らす郷」認證的佐渡米。有別於國人所熟悉,完全不使用農藥、化肥的有機農業,佐渡米認證以生產安全且可提供朱鷺生活棲地的水稻為訴求。考量朱鷺生存的傳統棲地環境,在都市化、農業現代化過程中遭受到的破壞,這一類認證水稻相較於一般的慣行農產品,除了降低農藥、化肥使用外,也鼓勵農民營造一個友善朱鷺棲息的稻田環境,包括:保持水稻田蓄水、於休耕期維持稻田濕地狀態,及設置魚梯營造更豐富生態系的形成。除此之外,每年兩次由農民投入的生物調查,讓生產者親自感受田間生態的變化,也讓參與的農人更有自信將環境友善訊息傳遞給消費者。(2013年,佐渡獲得世界重要農業遺產的認定)

參考網頁:http://www.city.sado.niigata.jp/eco/info/rice/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