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1920-800-1

今天,是「有機島茶」的第五個主題——「花」。
而老師馮忠恬,就像朵花:氣質柔美、聲音溫柔,讓人一聽就很舒服。

現場除了好茶,還請了「一碗食舖」的雅妃設計了一道以花為靈感的創意料理,
讓大家在茶香與花香之間,感受風土的柔軟。

1200-800-1臺灣,是全世界最會做烏龍茶的地方,這,是屬於臺灣的「底氣」...
image 201920-800-2
「紅烏龍」那股蜜香,其實來自小綠葉蟬的叮咬.
茶樹受傷後自我防禦,反而生出甜潤的香氣.
580-390-9580-390-10紅烏龍的故事,要從臺東鹿野說起...
580-390-1580-390-8

臺灣,是全世界最會做烏龍茶的地方。
日本擅長做綠茶,印度做紅茶;
而我們——有九成的茶,都是烏龍茶。
這,是屬於臺灣的「底氣」。

今天的主角「紅烏龍」,喝起來是不是有點像東方美人?
那股蜜香,其實來自小綠葉蟬的叮咬。
茶樹受傷後自我防禦,反而生出甜潤的香氣。

那麼,紅烏龍到底是紅茶還是烏龍茶?
答案是:烏龍茶。
它披著紅茶的外衣,卻有烏龍的靈魂。

🔥從沒落到重生:紅烏龍的誕生
紅烏龍的故事,要從臺東鹿野說起。
民國五十年代,政府為了擴大茶區,把茶園推到東部。
那時的臺東日照強、氣候熱,茶農能做早春茶,也能搶到晚冬茶市場。
然而,外銷市場被越南、斯里蘭卡低價茶取代後,臺東紅茶逐漸沒落。
茶園從三、四百公頃,萎縮到只剩一百公頃不到。

就在那時,茶改場東部分場出手了。
廠長和研究員與茶農討論:「能不能為臺東這樣的熱帶氣候,開發出一款新的茶?」
於是,一場小小的革命開始了。

他們嘗試用烏龍茶的「香」、紅茶的「韻」、再加上焙火後的焦糖與蜜香。
2008 年,第一批紅烏龍誕生。

1200-800-2
580-390-11580-390-7
580-390-3580-390-5 

一杯茶,帶著夏天的風。
隨著「熱氣球嘉年華」的舉辦,
遊客們在盛夏的臺東,喝到冰涼的紅烏龍冷泡茶。
那一口蜜香、那一抹焦糖韻,
讓人忍不住說:「這茶,好溫柔。」

茶香飄散,產區也復甦了。
原本九成茶農只做清香型烏龍,
如今反過來——九成都在做紅烏龍。
也重新定義了「低海拔茶」的價值。

這不只是市場的轉變,
更是一種重新相信土地的力量。
臺東茶農用自己的氣候與手藝,
做出屬於臺東的味道——熱帶陽光的甜、土地的厚、人的溫柔。

當你下次喝到一杯紅烏龍,
請慢一點。
感受那股從茶湯裡流出的故事:
它來自一群不放棄的茶農,
來自一片重新被看見的土地。

一杯茶,一段復甦的旅程。
願你,也能在這香氣裡,聞見希望。

1200-8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