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基金會與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以下簡稱生多所)於8月6日簽訂「維護農田生物多樣性及促進綠色保育標章合作備忘錄」,共同推廣農友使用手機APP—iNaturalist (以下簡稱愛自然),即時拍照記錄並分享田間生物資訊,開創農田生態觀察攜手公民科學的嶄新時代,讓農友們用手機就能寫農場生態日誌並有專家鑑定物種,再彙整成豐富有系統的資訊提供研究,透明公開的田間生態照可供社會大眾查詢,方便了解農友維護生態的用心進而支持,有助有機友善耕作的推動。
應用 iNaturalist平台 農友成為農田生態調查重要推手
iNaturalist 平台是目前全球最大、以線上共同協作方式的生態資料庫網站,使用者可以透過平台或手機應用程式(APP)上傳生態記錄,透過其他公民科學家的鑑定,或利用AI圖像識別技術幫助識別物種。同時應用GPS定位設定田區,方便農友建立專屬的農場生態日誌,公開透明地呈現農場的生態現況,供大眾查閱。iNaturalist由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副教授林政道於2017年完成中文化,加入物種臺灣俗名,更方便查詢及辨識。後更與農業部林業試驗所合作,建立「愛自然-臺灣(iNaturalist Taiwan)」,號召更多公民科學家加入調查行列,共同記錄臺灣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研究所生態系經營組林大利副研究員談及目前生態記錄現況:「生物多樣性快速流失,若當下沒記錄就再也無法回溯,藉由自然觀察者的長期記錄,台灣已累積了相當豐富的生態資訊,然而農田生態因為不是自然觀察者會去的地方而成為「空點」,透過和慈心基金會合作,希望能累積補足農田生態觀察的部分。」
慈心基金會蘇慕容執行長希望全台綠保農友都能使用「愛自然」:「自從有機促進法將有機驗證以外的友善農耕放進來,綠保標章也納入有機體制內,但綠保推動多年,無法說出田裡有多少物種,請生多所調查600多位農友也不可能,公民科學就成為重要的利器。去年跟生多所合作「愛自然」後,先慎選綠保的菁英農友來操作,在農友用心下,整體成果非常可觀,希望能進一步推動全台綠保農友一起來做,呈現田間多樣性的成果。」
輕鬆記錄查詢生態資訊 有效推動有機友善農業
生多所楊嘉棟所長致詞時表示:「愛自然」好用方便,農友可以建立自己生態觀察檔案,也讓消費者知道農田不僅有生產,還有生態保育的價值,了解食用有機友善農產品是健康的保證,也對生態環境有貢獻。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羅尤娟組長與農糧署陳啓榮主任秘書,在致詞時也一致認同,未來會有更多消費者透過「愛自然」知道農友保護許多生物進而支持,有助有機友善耕作的推展。
簽署當天有多位綠保農友到場,諸樹柚子園農友歐陽秀華特別帶來田間豐富的生態照片,她已記錄了400多種物種並上傳至「愛自然」。以前她是用筆記錄定位點,透過「愛自然」只要拍清楚或錄音上傳,就可以明確知道定點位、時間,以及是什麼物種。歐陽秀華鼓勵農友只要放下手邊工作幾分鐘,就有如存生態撲滿將珍貴的田間記錄一點一點儲存累績。彰化順月農園農友鄭語慈也很肯定「愛自然」的功能,她一開始是記錄後逐筆核對圖鑑,非常繁瑣耗時,去年學習「愛自然」後導入學校生態教學應用,讓孩子簡單操作成為小小公民科學家。後續會讓消費者從「愛自然」來了解農場豐富的生態並支持,進而關心台灣生態。
全台綠保農友動起來 呈現田間豐富多樣性成果
慈心基金會推動綠色保育標章14年來,協助綠保農友進行物種保育及棲地營造等工作,同時記錄田間生態,這些重要的農田生態資料極為珍貴,卻大多存放在農友的手機或電腦。2024年初,慈心基金會已偕同22戶綠保農友,透過「愛自然」,提供逾8,000筆田區生態記錄,透由生多所的協助,發現近1,800種生態物種,大大鼓舞綠保農友及生態專家。(請參考綠色保育農場生態iNaturalist專案)
截至2024年6月底,已逾600位農友加入綠色保育的行列,未來,慈心基金會與生多所將開辦系列課程與實作說明,協助更多農友使用「愛自然」參與「農民科學調查」計畫,打造自家農場的生態日誌。期望讓社會大眾與企業界能看到綠色保育的生態價值,暸解綠保農友在慈心基金會的輔導和陪伴下,有意識的維護農田生態系統,豐富農田的生物多樣性,進而參與並支持友善耕作的永續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