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活動課程集錦
慈心活動課程集錦 2018 / 10 / 17 9104

第一次的全國種子交換會,

在郭華仁老師號召下,10/14號在台大亮眼登場。

 第一屆全國種子交換會超熱烈登場。今年慈心和族人們設置了保種田,作為窗口帶大家一起認識珍貴的布農豆豆。

花蓮南安布農豆豆保種田的Tina(布農語稱呼女性長輩)們,也帶著部落婦女間代代相傳的豆豆種子,前來和大家分享交流。

Tina們這次帶了包括Bainu Tagdung(黑芸豆)、Bainu Logalas(白芸豆)、Bainu Laitaz(八月豆)、Bainu Padas(花豆)、Bainu Dangas(花豆)以及Bainu Mumu與Bainu Binwu(斑豆)。一共有7種布農傳統豆。

過去布農族是屬於游耕的民族,遷徙當中,豆豆容易保存,又是最好的蛋白質與蔬菜來源。這幾年來,慈心義工拜訪花蓮卓溪包括南安、清水、卓樂、太平、中平等部落,向長輩們請教關於傳統作物的知識,發現卓溪的布農族人,至少保留了含括了鵲豆屬、菜豆屬、木豆屬、大豆屬、豇豆屬、豌豆屬等,超過20種以上品系的豆豆。

南安布農保種田與卓溪健康站的Tina們特地從花蓮前來和大家分享交流。大家向Tina請教豆豆的知識。

非常重視農民保種的秀明自然農法推廣者—大屯溪自然農法教育農莊(幸福農莊)陳惠雯老師,開心地與Tina交流。索取豆豆的朋友,也留下聯絡方式,加入布農豆豆保種行列。

Tina告訴我們,她們保種的方式,就是不停的種、不斷的種以及分享。在傳統裡,如果有族人向自己索要豆種,Tina一定會不吝分享,因為不是每次產季,所有種類的豆豆都會被種下去。萬一自己沒有留到某個品系的豆豆,哪一天自己需要的時候,就可以知道要向哪一位曾和自己要過豆種的人拿了。

如今,被保留下來的豆豆,大多是族人覺得口味好的品種;此外,布農豆豆經常是被種在畸零地,或者比較貧瘠的農地上(比較肥沃好種的地,布農族人會用來種植玉米、小米、水稻等糧食作物),因此這些被留存到現在的豆豆,對環境適應力非常強,也許面對未來因為氣候變遷可能帶來的糧食危機問題,說不定布農豆豆就為我們保留了一線生機。

長輩們第一次嘗試以布農豆豆製作豆腐乳與味增。經過3個月的釀造發酵,大家都好驚豔布農豆豆米麴豆腐乳的香醇滋味。

今年開始,Tina們在慈心基金會的陪伴下,一起在南安田區設置了保種田;也和卓溪文化健康站的夥伴合作,規劃了系列課程,讓長輩畫豆豆,同時也說說自己耕作經驗與故事。另外,還請老師來教大家製作布農豆豆米麴豆腐乳和布農豆豆味增。除了保存傳統知識外,也研發新的布農豆豆食用方法,希望讓保種田成為一扇窗口,幫助外界,也幫助布農族下一代孩子,認識如寶石一般美麗與珍貴的布農豆豆。

Tina們熟練地使用小鋤頭在保種田種豆。長輩們用畫筆記錄繽紛多樣的布農豆豆。

布農豆豆豆知識

"Bainu"布農語的意思就是「豆」,通常族人會以豆豆的特色,為豆豆命名。比方Bainu Tagdung,"Tagdung"的意思是「黑色」,Bainu Tagdung就是「黑色的豆」(黑芸豆)。

比較有意思的是,由於八月豆是以藤蔓的方式趴在地上生長,看起來懶洋洋的,加上產期是在炙熱的夏季,通常這個季節種植蔬菜比較困難,而八月豆卻不畏驕陽,不大需要照顧依舊可以長得很好,可以說是「懶人農法」的好朋友,因此八月豆的布農名字就叫做「懶惰豆」(Bainu Laitaz,Laitaz的意思就是懶惰)。

Bainu Mumu與Bainu Binwu,在漢人看來,都是表面上有花紋的豆豆,區分不出有什麼差別。但Tina會告訴你,前者的花紋很像田裡會出現的一種小鳥,"mumu"是那種小鳥的名字;後者則是很像牛身上的一種寄生蟲(牛蜱,Binwu)。從布農族人對豆豆的命名,也可以看到布農族人對自然裡各種生物的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