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活動課程集錦
慈心活動課程集錦 2017 / 12 / 11 7279

 

慈心基金會啟動「水源寶植樹盆」

結合專利技術及扶輪社與臺北大學海岸種樹

期望帶動技術、人才培育及企業認養網絡 共尋永續家園方案

 

 

慈心基金會於12月10日首次發表「水源寶植樹盆」(簡稱水寶盆)專利技術,為海岸造林尋求解決方案。基金會繼今年起與TOYOTA合作後,更進一步結合扶輪社及臺北大學,於新北市萬里區員潭溪景觀橋旁的海濱休閒區域植樹,同時正式啟用水寶盆技術。當日,由基金會種樹團隊技術指導、臺北大學同學擔任種子老師協助執行、扶輪社公益贊助水寶盆,以及TOYOTA贊助樹苗及後續維護,共同種下1,500株樹苗,總計400人參與。基金會期望帶動技術、育才及企業認養,形成海岸造林生態網路,共同守護永續家園。

慈心基金會有感於台灣海岸線,因環境變遷及臨海土地被過度經濟活動佔據等因素,已呈現零碎化及退縮,嚴重影響環境及國土安全。因此,於2015年起,主動與政府部門合作,參與艱鉅的海岸造林工作。面對海岸造林缺水,加上烈日、強風的困境,致使樹苗生長困難、成林速度緩慢。基金會種樹團隊程禮怡等四位國際認證樹藝師,參考國外種樹各種技術,提出方案並與仁舟社會企業合作,研發專利環保的「水源寶植樹盆」技術,尋求成功的解決方案。經歷一年在萬里、台西等海岸造林的試行,面臨大旱、強風、暴雨等考驗,過程針對海岸地區的各種極端環境不斷改善設計後,水寶盆技術已趨於穩定,終於在今年底可供全臺海岸正式使用。

慈心基金會種樹專案總監程禮怡表示,水寶盆技術是以東方元寶形狀為靈感來源,藉此以盆上蓋將雨水或人工補水收集到盆中貯存,並以棉繩毛細原理導水到土中,持續給予樹苗水分,讓幼苗得以持續成長。盆體可避免陽光直射樹苗所在的土壤、防止儲水散失、同時減少強風直襲及堆沙,讓樹苗不僅有穩定的水源,更提供適合的生存環境,提高樹苗的存活率及成長速度,使成林的速度加快。同時,水寶盆技術可大量節省後續人力澆灌、除雜草等維護成本。而水寶盆採用環保材質,使用後約一年內可自然分解,不造成環境額外的負擔。

(右起)慈心基金會課長陳榮宗、扶輪社3481地區總監洪振攀夫婦、新北市副市長葉惠青、金山區區長陳國欽、萬里區公所主秘粘雪琴、新北市農業局主秘蔡宗益慈心基金會種樹專案總監程禮怡(右3)與種樹團隊及仁舟社會企業水寶盆開發人員。

程禮怡進一步說明,今年初,基金會在萬里大鵬段海岸已進行了海岸前緣的植樹,營造複層林及植被等栽種,漸漸將形成第一線的防風林,提供12/10在員潭溪景觀橋旁的海濱生態休閒地區的保護作用。程禮怡表示,為防止不同面向的風面侵襲,以及兼具綠美化的考量,在該地區的植樹計畫,將選擇耐風、且同時具景觀性的植栽作為前陣,例如日本女真、台灣海棗、千頭木麻黃等兼具防風及景觀的樹種。後方則會種植草海桐、海檬果及北部濱海特色的朝鮮紫珠等,作為優美生態樹種。兩塊地的種植策略將提供該地區海岸防風、防沙及景觀綠美化,一方面守護萬里海岸及聚落的安全,同時提供居民及遊客一個賞心悅目的休閒空間。

活動當日,慈心基金會、國際扶輪3481地區社員,以及臺北大學生態通識課程師生等有志之士共400人,齊心在萬里海岸種下永續國土的樹苗;基金會於2017年,已陸續於臺灣6縣市種下了10萬棵樹,從點到面超過30公頃。面對種種困難與挑戰,基金會仍堅持尋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解決方案,期望帶動產官學民,為美麗的地球盡一份責任與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