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活動課程集錦
慈心活動課程集錦 2024 / 09 / 19 1561

慈心基金會承接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的友善農業輔導案已有四年的時間,陽明山地區獨特的環境也造就了眼前的農業景觀,尤其竹子湖地區的濕地環境更造就了這幾年來海芋季的夢幻白色風景,而這樣的濕地除了農業景觀外,同時也產生當地特有生態環境,成為一種溼地農業與生態共存共榮的特色。

竹子湖地區的特殊環境與歷史背景,使得當地呈現溼地農業與生態共存共榮的樣貌。


近年來農業生態系逐漸受到重視,有許多珍貴稀有的保育類動物生活模式和農田的耕種環境息息相關,為了讓竹子湖地區的居民能更了解濕地的珍貴,特別邀請到多年來在陽明山地區做生態監測的毛俊傑老師,來為大家分享關於濕地的功能與特性,也期望因此能讓更多竹子湖居民持續保留濕地環境,並以友善農耕的方式操作,維護濕地功能。
本次課程透過里長曹昌正、社區理事長范靜芳以及休閒農業區理事長曹永成共同邀約竹子湖地區居民出席,也期望以社區的力量來守護竹子湖這片珍貴的濕地環境。除此之外,重視竹子湖地區濕地生態保育的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以及林業保育署對於凝聚居民力量的課程也非常重視,因此皆一同參與課程。

邀請到多年來在陽明山地區做生態監測的毛俊傑老師,來為大家分享關於濕地的功能與特性。

 

竹子湖獨特濕地環境 珍貴保育動物天堂
課程一開始,毛老師用了許多案例說明美麗的溼地與具有完整生態功能濕地的差異,濕地具有維持生物多樣性、淨化水質、水源穩定、氣候調節與農業生產等功能,一個高生產力的溼地能帶來許多有形或無形的利益,也能作為判斷濕地健康與否依據。而竹子湖會形成濕地環境並不是偶然,本身特殊的環境條件造就了此具備極端氣候下的生物庇護所的濕地環境,使得許多在周邊不容易發現的生物能夠聚集於此,在其他地方沒辦法存活的生物能在此處生存下去。

毛老師除了讓居民了解竹子湖濕地環境的獨特條件與造就珍貴稀有保育類能夠持續生存於此的原因,也介紹了許多住在竹子湖濕地的動植物以及它們的特殊性,包含水馬齒與黃鱔等,接著才提到保育類的赤腹游蛇,也提到許多外來入侵種對濕地環境帶來的問題,後面再提到水位與溼地功能的影響。毛老師也提到,近年來開始觀察到濕地功能減損造成的現象,比如觀察到蛇身上開始發現蜱類及線蟲類的寄生蟲,以蜱為例,這類群寄生蟲的增加,與環境的溫溼度條件有關,它是否也同時提供人畜共通疾病傳播的條件,目前尚不清楚,但濕地功能減損時帶來的負面影響則不容忽視。

竹子湖本身特殊的環境條件造就了此具備極端氣候下的生物庇護所的濕地環境,使得在其他地方沒辦法存活的生物能在此處生存下去。

外來入侵種生物對農田與溼地功能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如何讓人與動物雙贏
此時台下的居民認真地聽著,在接收課程內訊息的同時,似乎也在思考毛老師提到的問題,那下一步該怎麼做比較好呢?
由於提到觀察到濕地功能減損的情況,毛老師分享在竹子湖地區的農田嘗試許多維持濕地功能的操作,以及外來種移除等方式,一方面也是讓居民在維持濕地功能上能有個下手處,可以怎麼管理水位,可以有什麼方式捕捉這些外來種等等。課程最後,毛老師也對社區的經濟發展提供收費生態導覽的想法,正由於竹子湖地區具備特殊的環境條件保留了許多珍貴稀有的動植物,因此可以透過守護這樣的環境發展出另一種經濟收入方式,也能因此就保育了赤腹游蛇的生存環境,對於竹子湖的人與動物來說或許是個雙贏的方式。

毛老師精彩的課程深深吸引台下每一位聽眾。

室內課程結束後,毛老師親自帶領居民前往頂湖地區的溼地,觀察居住在這個環境的動物們。

室內課程結束後,大家紛紛對於課程內容各自討論起來,這堂課程給了居民不少資訊需要消化,但大家仍然充滿期待地朝向夜觀課程的集合場所移動。

 

掀開神秘之紗 夜觀動物特徵與習性
課前向湖田里里長借了巡守隊用的頭燈,以便大家能在夜晚地路上安全移動並能觀察到出沒地動物,確認大家都有光源後,大家跟著毛老師走向平時不會在夜晚前往的步道,親自帶領大家走訪頂湖的溼地,觀察居住在這個環境的動物們,與白天的紛擾不同,夜裡的蛙鳴似乎象徵著另一種熱鬧的氣氛。
毛老師一邊解說濕地的資訊,一邊教大家如何尋找躲在其中的動物們,雖然沒有找到保育類的赤腹游蛇,不過紅斑蛇、白腹游蛇皆陸續露面,彷彿特別出來跟大家打招呼。

毛老師親自帶大家觀察並解說許多動物的背景知識。

 

不同的動物在其棲地環境皆有不同的存在意義,毛老師也趁看到動物的同時解說這些動物的習性和特徵;比如說水蛇在下雨過後被看到的機率更高,因為對水蛇來說,下雨是活動和覓食的重要信號;而陽明山的白腹游蛇相較其他地區的體型較大,也表示這邊的棲地相對穩定,適合牠們生存。當晚也見到許多人不認識的陸生渦蟲,這種動物會捕食蚯蚓,也是環境指標生物,有牠在這邊生活代表這裡的環境不錯。
今天看到了泥鰍、鱔魚、米蝦、小雨蛙、澤蛙、蟾蜍、紅斑蛇、陸生渦蟲、龜和螯蝦等各種不同的動物,每每見到不同動物,大家都會發出驚呼聲,或許是從沒注意過這些美麗的身影,也或許是聽毛老師解說後才了解這些常見但不熟悉的動物的特性,感受到大家屏氣凝神地欣賞著,同時心裡既驚嘆又興奮的情緒。

夜裡觀察到許多住在濕地的動物們。

戶外夜觀課程結束後,大家滿心歡喜,感覺跟濕地的動物們更熟悉了。

 

尊重土地上每一個住民 一起守護珍貴生態寶藏
繞了步道一圈後回到集合點,大家仍意猶未盡地討論著剛剛的所見所聞,紛紛表示:不看不知道,一看不得了,原來有這麼多小動物和我們共用這片土地。大自然的美真的從來都不缺少,只是缺少了發現。結合稍早室內課程的說明,相信大家感觸良多。

課程結束後,有居民回饋道:每一個人,每一條蛇到每一隻蛙,都是這片土地的共同居民,我們應該尊重並保護他們的棲息地,人與動物應該是共存共榮的。也有居民回饋:以往想到蛇總是會害怕,不過透過今天的解說和認識後,看到蛇反而覺得蛇很可愛,不像以往有害怕及厭惡的心情。
透過室內課程的解說以及夜觀課程的實際了解,讓人與動物的距離更近了。原來在我們的田區周遭,在這片看似不起眼的溼地環境,竟蘊藏著如此豐富的生態寶藏,不只是赤腹游蛇,而是在這片土地上的每個物種都值得被珍惜對待。 期望今後參與的居民因為更了解這片溼地及這些動物後,能持續保留濕地環境,並以友善農耕的方式操作,維護濕地功能,也守護這片美麗的土地。

期望今後參與的居民因為更了解這片溼地及這些動物後,能持續保留濕地環境,並以友善農耕的方式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