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活動課程集錦
慈心活動課程集錦 2022 / 03 / 09 1159

八個議題 提升視野與格局

過量使用農藥、化肥引發食安問題日益受到關注,全球有機產業因此受到重視。有鑑於此,馬來西亞園藝品牌Baba自2017年起舉辦有機大會,邀請國內外有機界成功人士分享經驗及生命歷程,希望藉此拓展馬來西亞友善耕作農友的視野,提升友善農業的層次。

舉辦兩屆獲熱烈迴響後, 第三屆馬來西亞有機大會於2022年2/19-2/27以線上方式召開,匯聚各國有機推手,包括慈心基金會與各界農友CEO、農業相關博士、醫生、職場媽媽等八位講者,以「有機與我」為主題,一起從不同面向來討論有機農業議題。

 

 

回憶慈心與農友的相伴時光

慈心基金會從第一屆起即受邀參與盛會,今年由有機發展課課長郭竹君代表,於2月20日以《有機大道上的相伴時光!》為題,分享慈心基金會在臺灣有機農業推展歷程中,職志工們幫助農友度過有機轉型困境的溫暖故事,以及有機/友善耕作對環境生態與健康的益處,一般人要如何盡一己之力支持有機/友善耕作的農友。

郭課長首先談到,慈心基金會成立至今25年,長期輔導陪伴農友轉型有機,是臺灣推動有機農業的重要團體之一。2010年起,慈心與林務局希望進一步喚起農友對農田生態的重視,創立了「綠色保育標章」,從最初7位農友到如今已近500位農友參與,一路走來,慈心夥伴陪伴農友們面對改變耕作方式之後,導致產量下降、品質不佳的生產技術困難,以及後續銷售等問題,讓跌跌撞撞的有機之路得以延續。

 

 三十年前有機技術不成熟,無法控制病蟲害,農友種出的蔬果產量少、賣相差,慈心陪伴一起走過艱難的有機路。

 有機推廣十多年後,與林務局合作推出友善生態環境的「綠色保育標章」,農友數快速成長。

 

包容不完美 讓有機之路更長遠

郭課長以二十多年前輔導三芝阿石伯的蓮花轉作有機為例,談到臺灣早期有機農耕資源不多,農民面對病蟲害與雜草問題還沒找到替代農藥的方法,所以轉作意願不高,慈心志工花很多時間苦心勸說外,也不斷關心農友本人,和他交朋友,不定期參與除草等農務,最終打動農友願意嘗試有機耕作,但後來種出來的蓮花營養不良,花苞又不開,銷售受阻,慈心基金會理解農友的困難,鏈結里仁商店以“蓮花不開人心開”打動消費者包容有機轉型中的不完美,以「購買力」支持農友可以做下去。

郭課長並談到,基金會為讓有機友善耕作的好處廣為人知,透過籌辦農場知性之旅、市集、研討會、講座等活動,希望讓消費者更親近農友,拓展社會大眾有機視野與認知。

 慈心基金會輔導專員長期陪伴農友,並協助農務,以誠意打動農友轉作有機。阿石伯蓮花田不使用農藥之後,保育了當時稀有的台北赤蛙,發展出消費者「買蓮花、救赤蛙」的溫暖故事。

 

舉辦講座、市集,與各項活動推廣有機/友善農業,也拉近消費者與農友、產地的距離。

 

攜手同行 共享環境永續

此次馬來西亞有機大會,從有機農業經驗、健康議題到日常飲食,希望大家多認識有機,並解決內心的疑惑。IFOAM(國際有機運動聯盟)亞洲顧問委員會主席周澤江先生,在大會結束前致詞勸勉大家,一起給有機農友與產銷同業員們打氣!因為有大家的攜手同行,有機必能開展出美好的未來!

慈心基金會很榮幸受邀在國際場合分享陪伴農友走過艱難的有機歷程,希望世界上有更多的人能以行動支持有機並鼓勵農友,讓農友有動力持續耕種健康自然的食物,同時,也守護了地球環境生態的永續。

慈心基金會執行長蘇慕容(左一)在第一屆有機大會中與IFOAM亞洲顧問委員會主席周澤江(中)同場座談。

第一屆馬來西亞有機大會,各國有機推手雲集分享交流。

※閱讀更多→第一屆馬來西亞有機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