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活動課程集錦
慈心活動課程集錦 2021 / 12 / 24 4778

 

臺灣地狹人稠,有不少有機友善田區與慣行田接壤,經常處在鄰田農藥汙染的影響與疑慮中,尤其現今科技農業發達,為解決人力短缺,引進了植保機(註)協助噴藥,但對有機農友們而言,卻憂心忡忡,因為飛在空中的植保機噴灑範圍比在陸地要廣,受到汙染涵蓋面也會更大,這對臺灣擴展有機、友善農業永續之路,將造成很大的障礙。

 農友以植保機協助噴藥,節省人力,卻讓農藥空飄問題擴大。(示意圖)

 

最近在雲林地區遇到兩位有機農友,因為鄰田農藥空飄汙染,抽驗出農藥殘留,因此撤銷有機標章資格,以致於無法順利出貨,感到非常氣餒與無助。當在農藥汙染較易發生的地區發出問卷調查時,農友提到未來不願意擴張有機面積,因為想到植保機的問題就卻步。面對這樣的問題,有機農友應該如何應對?農政部門及消費者又應如何看待此問題,才能讓臺灣從事有機、友善耕作的農友們,願意繼續走下去,使所有消費者及整體環境健康皆能獲得保障?

關於植保機噴灑農藥汙染有機田的問題,基金會約訪了農業政策中心副主任陳玠廷博士,陳博士從現況對農友、消費者,及農政單位三方提出建議,以下是採訪的重點報導:


植保機噴灑農藥,擴大鄰田汙染問題,讓有機農友防不勝防。(示意圖)

 

Q1:鄰田汙染問題會帶給農友哪些困境?

有機農友因為鄰田噴灑農藥,導致有機田遭受汙染,而被取消驗證標章,這種情形在臺灣20年來已屢見不鮮。

對於這種鄰田汙染問題,農友要能證明這不是他自己噴的,而是鄰田噴灑農藥汙染所致,則驗證單位就能還給農友清白。然而問題是舉證困難,而且有機農產一旦第二次被抽驗出農藥殘留,則農產品必需立即下架,這有時對有機農友的壓力非常大,以葉菜類為例,因為不能久存,就算驗證單位最後還給農友清白,仍會造成即時性葉菜類因無法順利在有機通路銷售而導致嚴重損失。

雖然有些農友他能舉證是鄰田汙染,然一旦被誤判而公布該農友的作物被抽驗有農藥殘留的當下,對有機農民最大的傷害就是信譽問題。如果檢視後還他清白,但沒有給他一個對等的補償,這些因誤判所造成的傷害與壓力都在農友個人身上。

 一旦被檢測出農藥殘留導致有機驗證資格被取消,農友損失的不僅是作物,還有信譽。(示意圖)取得有機驗證標章大不易。

 

Q2:使用植保機噴灑農藥,對農友與有機農業可能面臨什麼更嚴峻的挑戰?

因為科技發達,植保機的出現,對慣行農友來說,雖能節省很多人力,對於他個人健康也較有保障,但這也無意中造成鄰田汙染的問題,對有機農業發展及有機農友帶來很大的威脅,讓更多農友不敢繼續投入或擴大耕作面積,因而阻礙臺灣推動有機農業發展,除非能在每個鄉鎮皆設有機專區,但困難度很高。

未來植保機的運用勢必會越來越多,倘若鄰田汙染的現象是因為植保機所帶來的影響,如果農政部門沒有預先為有機農友設想這個問題,因應植保機可能帶來的農藥汙染,擬定合理的解決辦法,則不僅有機農友無法獲得補助外,亦降低繼續從事有機、友善耕作的意願,這將大大削弱有機農業促進法立法、推廣臺灣有機/友善農業的美意。

 有機農業的發展需要一群人共同努力。在每個鄉鎮皆設有機專區會是一個避免鄰田汙染的選項,但不易達到。

 

Q3:若大環境汙染因素無法解決,有機驗證方面,關於農藥殘留是否一定要零檢出?

以臺灣農田緊鄰的現實環境而言,農藥零檢出這件事在未來的有機、友善環境可能會越來越困難,如果沒有適當處理植保機所造成的環境背景問題,未來類似原因所致之農藥殘留的可能性會越大。

對消費者來說,應該要認識一包有機菜的產生,從產地到餐桌都是需要各方面有相當配合的條件才行,如果消費者不管這個過程,只希望手上買到的這包菜是清淨零農藥污染的,未來能獲得清淨無汙染的有機菜的機會可能越來越困難,甚至會把這條健康環境永續之路走死掉。故此問題需要整個社會公民都要有此認識。

 對於環境背景值所導致的有機農產品農藥殘留問題,各主要國家的農業主管機關也持續檢討如何訂定合理之管理機制。

 

Q4:面對鄰田汙染問題,有機農友應如何因應才能保護自己的權益,繼續從事有機農業?

建議農友以下方式預先做準備以保護自己:

  1. 可以從不同作物使用不同農藥來舉證,以快速還原事實、縮短被傷害的時間。假設原本種植水稻的有機田與隔壁種植慣行花生田仳臨,而種植有機水稻的農友不幸被驗出含有使用在花生的農藥,則表示有可能是臨田噴灑花生的農藥汙染所致。
  2. 每天除了紀錄自己的田間狀況以外,也要與鄰田農友溝通,請他告知哪一天噴藥,以確保被抽驗到農藥殘留時可以舉證以利有還以清白的機會。
  3. 當看到附近農田在使用植保機時也要記錄,這是一個在評估風險時可以一併思考進來的資料,如此對有機農友生產會比較有保障。
  4. 若有機農友被檢驗出來的農藥既不是使用在自己田區所種的農作物會使用的農藥,也不是使用在鄰田作物的農藥,此時應該把這樣的訊息傳給農政單位,讓他們進到政府部門的程序去評估,到底植保機會造成鄰田汙染的範圍是如何,根據實際的數據,讓大家了解農藥灑下來的確會使有機田受到影響,幫助生產者建立消費者的信心。

 農友平日要做好紀錄,以便日後舉證。不同作物別使用農藥類別也有差異,可作為舉證內容之一。

作好隔離、做好紀錄,也和農政單位多互動,提供訊息。

 

Q5:在有機/友善耕作田區鄰田污染事件一再發生,要如何建立溝通與支援系統?

在兼顧各方利害關係人權益與建立大眾信任的基礎下,可重新思考有機農業的定義與認定方式,讓社會大眾了解消費有機並不只是為了追求農藥零檢出的產品。但是,當有機農產品農藥零檢出的爭議若仍難取得共識時,是否能夠建立有機農產及加工品的標章分級制度,讓消費者依著他所想要的農產品等級來做選購。

另外,為消弭有機農田與慣行鄰田間的衝突與對立,建議研商補助慣行鄰田的機制,鼓勵非有機鄰田朝向更為永續之耕作模式。例如在有機農田與慣行鄰田接壤的隔離帶,若慣行田能共同維護不噴藥或使用有機農業生產核許之資材,從彼此共好的角度一起使用友善環境的耕作方式,而政府在推動有機或友善農業的前提下為鼓勵慣行鄰田改善耕作模式,也能給有這樣做的慣行農友提供補助,這也將符合有機3.0多元、包容推動有機農業的精神。這也提供慣行農友未來朝著友善耕作的下腳處,當他發現自己也這麼做時,其實也沒有什麼不好,可能更好或共好,則就可能翻轉他原有的慣行耕作法進而轉成有機耕作方式。這種方式可能對整體農業更積極、更有幫助。

和慣行農友以不對立的態度,商議共好的方式,共同朝向永續農業努力。(示意圖) 

總結上述觀點,提供以下建議參考:

1.給農友:

要意識到現在所面臨的狀況跟過去有不同,在生產管理時除了平常所做的紀錄外,也要記錄周邊正在發生的可能風險因子,以利發生狀況時能拿出證據,否則臨時舉證是有困難的,平常就做好準備,有系統的彙整這些狀況,當發生鄰田汙染的狀況時可上呈農政單位,讓農政單位能關注此事。

田間紀錄不可少,也要記錄鄰田噴藥的時間點。隔離帶在植保機盛行之下防護功能有限。

2.給消費者:

透過食農教育,消費者要認識到買到的這一把有機菜,是比以往更不容易獲得的,因為農友必需努力排除許多風險因素,才能產出這一把有機菜。不要一味只從無農藥檢出去看,而是要能更了解農友的用心與付出。其實農友非常努力於農作物不受農藥汙染,但有時受到鄰田汙染也不是農友故意的行為。

假如社會大眾能對這種事情的來龍去脈有所了解,相對上在農業政策上要做更友善的調整或改變,也會更順利。否則大家都用非常嚴格的角度來看待時,農政部門雖然知道農友所面對的辛苦狀況,也會因社會大眾的認知或壓力所阻礙,致使比較進步或友善的制度施展不開。

 消費者勿一味要求無農藥檢出,而是要能更了解有機農友的用心與付出。社會大眾能對農業環境現況有所了解,農業政策的調整改變,也會更順利。

 

3.對農政單位的建議:

1) 植保機的使用有其社會需求,但從目前的實務經驗來說存在導致有機友善田區發生農藥殘留的風險,建議應透過公信力,試驗、定義出使用植保機時合理的影響範圍,農民舉證時比較有機會。

2) 重新思考有機農業認定方式,或透過食農教育的推動讓大眾了解支持購買有機產品蘊含更多的價值,並不只是為了追求農藥零檢出。當有機或友善環境農產品在農藥零檢出尚未取得共識時,建議可訂立標章分級制度,方便消費者依所認可之等級選購。

當有機/友善農產品農藥零檢出未有共識前,建議可訂標章分級制度,方便消費者依等級選購。多透過食農教育活動,讓大眾了解有機產品的價值,並能以行動支持。

3) 建議在有機農業促進方案中研商補助慣行鄰田的機制,鼓勵非有機鄰田在有機農田接壤的隔離帶共同維護不噴藥或使用有機農業所核許之資材,共同朝向更為永續之耕作模式。

臺灣有機農田長期處在鄰田農藥汙染或其他環境因素汙染的威脅,這不應僅是農友的責任,而是整個社會消費大眾都應該有的認知,應對此事實多些理解,對有機友善耕作的農友多些支持,農政單位也應有相對應的政策與教育宣導,讓臺灣農業與環境能朝向更永續的未來。

 

【什麼是植保機?】

植保機是用於農林植物保護作業的無人駕駛飛機,該型無人飛機由飛行平台(固定翼、單旋翼、多旋翼)、GPS飛控、噴灑機構三部分組成,通過地面遙控或GPS飛控,來實現噴灑作業,可以噴灑藥劑、種子、粉劑等。目前主要使用於噴灑農藥,以節省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