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慈心基金會職志工來到了擁有百年歷史的台北市立植物園。
面積超過八公頃的植物園,培育了千種以上臺灣本土與世界各國的奇花異草,靜謐清幽的環境,是戶外教學與散心遊賞的好所在,珍藏許多人年少時的美好回憶。但是,遠從台中、苗栗來的三十二位慈心夥伴來到此處不為賞景,卻是來認識荒煙漫草間不起眼的野花野草。
不起眼的野草 為何是〝關鍵種〞
為何他們要包了一台遊覽車,坐兩個多小時的車程來到台北植物園看野草呢? 殊不知,看似無用的小草,卻有大用。
在生活中,具有民俗藥草效用的野草超過百種,作為餐桌菜餚的野菜也不少,如常見的龍葵、山芹菜、做草仔粿的鼠麴草‧‧‧‧‧‧。一般能認識超過十種就可稱為達人了,然而,在臺灣的野草有超過六百種以上,種類之多,超乎想像。
在農田裡被農友視為除之而後快,與病害、蟲害並列為三害的雜草,在生態環境上卻扮演非常關鍵的角色。草相豐富的田區是許多昆蟲、微生物及野生動物落腳繁衍的居所,若生態達到平衡則可以抑制病蟲害發生,而土壤表面若有雜草覆蓋,還可發揮水土保持的重要功能。因此,農地雜草甚至被德國生態學者視為「key species」─「關鍵種」,它的消長會影響許多物種之存亡。
綠色保育 跨足原生植物系
慈心基金會推動農田綠色保育計畫十年,重點多放在保育動物與棲地營造,今年(2021)在承接林務局「綠色保育山村」計畫中,將復育保育草生地不常見的原生植物列入主要工作之一,未來將設置培育苗圃,由中區的慈心夥伴協助照護。今(2021)年適逢植物園新設置野草花園展區,成為了慈心認識臺灣原生野花草教育培訓的大教室。
一行人兵分三路,在解說義工的引導下來到了「野花園」。園內共有70多種、超過5千株的原生花草,其中包含了20種國家植物園方舟計畫所搶救的受威脅植物。花園依日照強弱分為三區,並仿照自然界裡不同植物交錯生長的環境來種植。植物來源是研究人員多年來從田園丘陵、林間深處採集來的原生植物種子,也有些是取自市區裡我們匆匆走過容易忽視的角落。
時值春末夏初,野花園裡看似「雜草叢生」,卻也百花齊放。一大片開著小白花的島田氏雞兒腸、紫色圓球狀的華薊,還有像單瓣康乃馨的中國母親花─巴陵石竹,馬上吸引大家拿起相機猛拍,還有許多原以為自己很熟悉的野草如蛇莓等,經解說義工詳細解說其構造與特徵,才領悟到一花一世界的奧妙。
植物園內的植物大多有像身分證的解說立牌,野草家族卻是一整區只有一個共同解說牌,原因是它們數種混搭在一起生長,插牌零零落落會顯得雜亂,拍照留影會影響畫面。若想一一認識這些具野性美的小花小草,只要一掃牌上的QR-Code,就可看到依花色分類的植物名錄與網頁介紹。
野花草 也有春天
臺灣農田生態豐富,在整體生物多樣性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但是,農地裡具有堅強韌性的野草,也不敵除草劑與外來種的入侵,許多農田草相因之明顯改變,嚴重危害到環境及生物多樣性。
要扭轉野草重要卻又容易被忽略的宿命,基金會首先要做是,設置復育不常見原生植物的苗圃,依不同植物特性採集育苗繁殖,若數量足夠,可讓農友作為農田周邊綠籬、田埂草的棲地營造之用;也可取代外來種成為重要植被,並經適當設計美化環境。
綠保農友們是當然的保育工作夥伴,友善耕作的綠保田區其實就是野花草的保留區。為了認識綠保田的植物多樣性,以及與農田相關性,基金會鼓勵綠保農友做「野生植被影像上傳暨鑑定」,共同守護農田裡的各種植物,希望透過一群人偕手共同努力,讓腳下不起眼的小草小花,能發揮生物多樣的重要功能,並持續在我們的生活環境中,一展丰姿!
~ 逛野花園有感 ~
慈心專員-李怡霈》
透過今天老師們的解說,對於它們生起了不同的想法,從結構上去了解發現好有趣喔!光是一朵蛇莓就可以一群人蹲著研究老半天,藉由老師說才知道怎麼看!我看懂了!!」原來植物真是奧妙太有趣了!
慈心義工-劉珮雯》
很高興有機會跟著導覧老師學習觀察花草的身體語言。原來植物的世界如此浩瀚,各科的花、葉、果實之姿態、顔色各異,真的是學而後知不足。自己要好好學,未來才有機會參與原生植物花園、保種、復育、培育等有意義的工作!
慈心義工-蔡香霞》
此次植物園參學讓我開了眼界與心眼,除了動物要保育之外,連植物也要保種。而且公部門裡有一群人正在作這件事,讓我好驚喜!
【參考資料】
1. 台北市立植物園 野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