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活動課程集錦
慈心活動課程集錦 2020 / 12 / 20 5595

慈心基金會承接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與地方共生—以海岸造林鞏固潟湖關鍵沙洲,守護台江公園自然及文化遺產」計畫。12 月 18 日於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舉行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


慈心基金會與台江國家公園啟動海岸造林計畫 鞏固潟湖關鍵沙洲

以「里海」精神發展地方共生 守護溼地生態與文化遺產

為復育台江國家公園網仔寮汕沙洲、維護七股潟湖濕地生態,慈心基金會承接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啟動以「里海」概念為主的「與地方共生—以海岸造林鞏固潟湖關鍵沙洲,守護台江公園自然及文化遺產」計畫。12 月 18 日上午於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舉行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由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處長謝偉松與慈心基金會執行長蘇慕容共同簽署。慈心基金會種樹總監程禮怡也於會中針對「守護台江沙洲永續地景之美—談網仔寮汕海岸種樹」專題分享基金會海岸種樹經驗,並說明網仔寮汕造林願景。

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處長謝偉松(左) 、慈心基金會執行長蘇慕容(右),共同簽署「台江國家公園網仔寮汕植樹造林合作備忘錄」。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處長謝偉松(左) 、慈心基金會執行長蘇慕容(右),共同簽署「台江國家公園網仔寮汕植樹造林合作備忘錄」

 

潟湖是一種海灣為沙洲封閉而形成的水域,憑藉著沙洲屏障,形成低鹽度、少風浪的特殊環境特性。台江國家公園之「台江內海」為國內最大潟湖,具有稀有的五梨跤等紅樹林植物,也因其低鹽度少風浪之特性,水域生物多樣性也特別高,蘊含了 200 多種魚貝類等豐富生態,並關聯著瀕危的黑面琵鷺在內的 200 多種過境鳥類、以及發展逾兩世紀、與自然生態共生的養蚵、漁養殖業的深厚人文歷史。然在全球氣候變遷、沙洲海岸林老化等嚴峻挑戰下,台江內海漸有沙洲窄化、海岸線內縮現象,其中又以座落於臺灣本島最西點、於第一線阻絕外海風浪、守護潟湖生態的網仔寮汕,恐面臨嚴重的沙洲破碎化的危機。這將直接影響台江內海的存續及與其共生的養蚵及水域生物多樣性,令台江內海自然與文化遺產備受威脅。

慈心基金會種樹總監程禮怡做「守護台江沙洲永續地景之美—談網仔寮汕海岸種樹」專題演講。透過海岸種樹,守護美麗的台江內海、七股潟湖的自然文化遺產。

 

慈心基金會進入台江內海場域後,以台江地區自然與人文長期互動共生,形成的里山精神在地實踐潛質為基礎,提出「里海」概念為核心的造林計畫。慈心基金會種樹總監程禮怡說明,造林首先規劃於窄域沙丘種樹定沙,並於現有老化木麻黃防風林新植適合現況的樹木、更新木麻黃林,同時在沙洲內海一側,種植紅樹林增加其密度及面積。在初步鞏固危急沙洲區域後,將逐年往沙洲其他區域延伸,以沙洲海岸林和內海紅樹林,共同守護七股潟湖。預計在 3 年內,種植 15.7 公頃、7 萬棵樹,並持續養護至樹苗能獨立生存,可望大幅強化區域碳匯力與氣候變遷調適韌性、提升台江內海濕地、海岸生態棲地功能及生物多樣性,並兼顧農漁業經濟效益。未來更期盼結合在地組織、大專院校,發展在地社區環保理念公民素養及青年培力,達到兼蓄生態與文化的永續發展目標。

因認知到全球暖化、環境生態劣化的日益嚴峻的問題,慈心基金會自 2010 年起,在全臺各地推動種樹護樹行動。2015 年,慈心基金會進一步啟動海岸種樹計畫,在全臺 13 縣市海岸線種下逾 50 萬棵樹,不僅為臺灣海岸線築起一道保育國土的綠色長城,也透過符合臺灣多元化地形的造林行動,為里山里海精神之在地實踐開拓更多可能性,打造臺灣森川里海、萬物共榮的美麗地景。

慈心、台江國家公園簽署海岸造林合作備忘錄,守護生態與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