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活動課程集錦
慈心活動課程集錦 2020 / 07 / 29 7100

慈心基金會 2019年在台南舉辦5場綠保小學堂 <稻田裡的教室> 水田生態教育推廣,2020年再接再厲,二月起,結合台南後壁區友善稻作的農友,規劃從插秧到收割三場食農教育活動,將課堂感動化為實際幫助農民的行動,大家赤腳下田接地氣,自己動手煮食本土自然完整食材,加上健康快樂的笑容,讓生態和自己更健康!

入境米國,在水田刷出時光漣漪

二月是第一期稻作的初始,插秧之後的10~14天是刷草黃金期,一群人到林如貞老師的水稻田裡刷草,實踐日本漫畫〈夏子之酒〉的一景,每人舉起刷地板的長柄刷在水稻田裡直奔而去。

 

雜草是農友心中的痛,簡單刷表土的動作,竟然能抑制近八成的雜草。但要把握草剛冒出頭的時機才好刷,之後雜草會成倍數生長,不好刷又搶稻子養份。這次用的除草工具長柄刷,是輕易可取得的工具,而且大人小孩都拿得動。「刷」一趟一百公尺,瘦小的人約五分鐘、小朋友甚至只需2分鐘半,是老少咸宜的好活動。一人一支在田裡工作,彷彿回到幾十年前的農村光景。

5歲幼稚園中班孩子打赤腳自己拿著長柄刷在田裡刷草。大人試著放手,孩子潛能就能充分發展出來。活動中除了用刷子除草之外,還有鐵鍊除草的新農法,孩子們很勇於嘗試。

洗好手腳,招喚大家來製作米點心。我們使用了益全香米製作糙米漿、糙米飯、地瓜蓮子糙米稀飯,再用十大經典好米得主莊有志老師栽種臺南秈18打成米漿煎蔬菜餅   、蒸米糕及米糕蔬菜湯,一下就變化出這麼多樣的古早味米食,製作簡單又好吃,許多人說:「我決定要改變飲食習慣,自己動手煮米食了!」

小朋友將高麗菜剉絲備料做米漿煎餅。讓小朋友自己動手製作簡易米食,目標學會後在家動手做給父母吃。全家大小一起完成傳統米食,學習合作也吃得開心,並凝聚了一家人的感情。

擁抱世界的食物後,找回生養世代的米力

四月,全台的水稻田已是綠油油滿片,我們再度回到後壁,讓稻田裡的教室飄出米香。

平面化的地球村,大家對各地的異國料理接受度越來越高,味覺的體驗也越廣,料理教室一堂又一堂的開課,卻不見最適地的米食課程,時逢過年過節,年輕人的社交媒體上總是稱讚家中長輩們做的糕、粿、粽子、油飯是最好吃的,自己對米食烹飪技能卻很陌生。

用磚塊代替爐灶野炊。有志老師在田邊生火煮飯,不管有沒有煮成功,都讓大家體驗到了野炊的樂趣。嘿~~我翻!架式十足,好厲害!有小學生、中學生意外對於烹飪感興趣,有媽媽說小孩平常只會煎蛋,這次竟然自發將剩菜炒給大家吃,而且很好吃。

大口吃著自已作的蘿蔔糕湯,吃在口裡、暖在心裡。全家一起做米漿煎餅,自己做的最美味!

米不只填飽人的肚子,也填滿著豐富的生態棲地,水稻田無形間成了最大的水庫,還有補注地下水等功能,原來,吃一口飯就有這麼多效益。友善耕作的農友意識到了這點,更極力讓大家認識好米力,直接在田邊開火,野炊米飯、蘿蔔糕、米漿煎粿樣樣來,從田裡到口裡,烙印大家對米食的新體驗。

 

割稻、拾菽,在後壁走入《拾穗》名畫

來到水稻成熟期的六月,西部下了大雨搗亂收割計畫,在割與不割之間,都是農民心中的糾結。農友黃立依的一小塊實驗田區貢獻出來讓大家體驗手工割稻,現代稻耕工作多是機器代勞,雖然只是一小塊田地,要農民手工割稻仍然是苦差事,但是,對一群沒割過稻的都市人而言卻是一種療癒!

農友莊猛仲示範割稻,並講解瑞岩香米故事。大家坐在地上戴著工作手套手工脫粒。一小塊瑞岩香米田區,割稻只用了20分鐘就完成,後續手工脫粒時竟然花了2.5小時,而且還掉了很多在地上。

四個月以來,從秧苗、成長期、結穗,大家見證了稻米的一生。這期間有風雨日曬的焠鍊;汗水與血淚的澆灌;歉收的失望、豐收的喜悅。三場活動下來,我們認知農民必須面對這些可能性,體會如此起伏不定的心緒,看見掉在地上的稻粒,大家彎下腰來將掉在地上的稻粒撿起,原來台語常講的「khioh-si̍p(拾菽)」就是要拾回惜福感恩的心。

用簡易器具讓整把稻子以敲打方式脫粒。割好稻後大家忙著撿地上稻粒還有進行脫粒工作。

莊有志老師準備柴薪示範野炊。在菁寮老屋外共學〈稻田裡的教室〉一書。

有人說,他最喜歡吃瓷碗裝的碗粿了,拿著竹籤叉子劃下兩道痕,讓鹹甜滋味的醬油膏滲入,米香醬香共舞著。有人回憶起,阿公以前就是種稻,家裡的米飯偏黃、口感不是很佳,現在才知道那是更有營養價值的糙米。

田裡的老手新手們腳踩在泥巴裡,揮動著雙手、晃著身軀,從二月插秧,到六月收割,這趟米食之旅各自在每人心中向下扎根,重塑自己的文化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