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相關訊息
相關訊息
相關訊息 2016 / 03 / 28 5084

20160328 1

有鑒於海洋因人類製造的垃圾汙染日趨嚴重,塑膠垃圾導致海洋生物致死的情況頻傳,基於創辦人日常法師關懷萬物的初衷,慈心基金會自今年(2016)起,展開了一連串淨化海洋的行動,並於3月26、27日邀請產業界、政府官方、學者、民間環保團體,以及實踐者,舉辦「2016環境永續淨塑研討會」。

據國際期刊調查,過去十年,海洋生物因海洋垃圾致死的情況增加40%,受到衝擊物種多達663種,其中80%都是與塑膠廢棄物有關,依環保署的統計,台灣每年使用180億個塑膠袋,其他的塑膠製品的使用難以估算,塑膠製品耐用,國人卻一次性使用後即拋棄的習慣,已造成環境極大負擔及大量生物誤食而亡,未來,衍生的環境、飲食毒害的問題,還是會回到我們人類的身上。為了結合各界力量、策畫長遠的具體解決方式與行動,慈心基金會於3月26、27日邀請產業界、政府官方、學者、民間環保團體,以及個人實踐者,共商策略並尋求互相學習與合作的可能。

第一天主題是從替代與回收再利用來談「藍色經濟解決方案」。邀請到環保署廢棄物管理處吳盛忠處長、看守台灣協會謝和霖秘書長、生物可分解材料協會黃建銘理事長、大愛感恩科技代表林正雄、新竹綠色產業聯盟常務理事余金龍,分享塑膠廢棄物處理政策、環保團體經驗與環保塑膠的發展及應用。

第二天則聚焦在「綠色生活實踐」,邀請到歐萊德公司葛望平董事長談綠色企業核心價值與實踐經驗;小事生活工作室負責人洪平珊分享不逞強的減塑生活。下午用分組討論的方式,依產官學不同角色來討論具體可行的策略與跨領域的合作方式。兩天分別由成功大學邵揮洲教授、台灣大學陳竹亭教授、健行科技大學羅新興教授主持並帶動與談的貴賓。

 陳竹亭教授表示這是一個需要跨領域合作、相互支援的任務。謝和霖秘書長也表示,應該以更謹慎的態度面對新科技的使用,才能避免又落入另一個惡性循環之中。黃育徵董事長亦提出呼籲,我們應當從源頭思考需要過一個怎樣的生活?也要檢視我們的價值觀與商品設計,建構一個既治標又治本的循環經濟模式。與會者熱誠地從各自的領域分享經驗與看法,休息時間則在會場穿梭交換名片、加深彼此認識。

第二天下午的分組討論,以政府單位、學術界、業者、消費者、環保團體幾種角色,探討應採取怎樣的分工合作策略原則,自身有什麼資源優勢,可以做些什麼?慈心可能提供什麼資源,如何銜接合作?從自身談到如何與他人合作,讓與會者在過程中感受到一份責任與承諾。

慈心基金會執行長蘇慕容表示,此淨塑行動今年初開始發起,專業知識與經驗須向先進們學習。生活中甚至人體中都被塑膠深植你我身心,因此我們需要集思廣益,共同思索找到一條可行之路。

20160328 220160328 3

基金會賴錫源董事長致閉幕謝辭時語重心長地說:「兩天的研討會不是結束而是開始。老和尚曾說光復大地、光復人心,現在我們要一起光復海洋、光復人心,把有共識的人集合起來,不同領域有共同的心,一起為台灣、為世界,關懷地球、愛護生命,我們的未來一定會更美好。」

二十年前慈心基金會創辦人日常老和尚對大地萬物的深切關懷,儘管在當時有機推廣困難重重,依舊親率弟子廣向各方專家學者請益。如今為海洋環境生態永續而召開的淨塑研討會,具有同樣的歷史意義,希望結合產、官、學、環保團體及淨塑實踐者,共同努力實踐光復海洋的使命!

包一個紅包給地球

慈心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