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相關訊息
相關訊息
相關訊息 2014 / 11 / 08 2841

由財團法人福智文教基金會主辦,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協辦的第二屆「2014心靈教育與環境永續學術研討會」於11月1日至2日假台北福華國際文教會館卓越堂舉辦,由總統府國策顧問施顏祥的專題演講「企業倫理與社會責任」揭開序幕。

20141108 220141108 1

今年在心靈與環境的議題上,更力邀東華大學觀光暨休閒遊憩學系劉吉川教授,以及中興大學森林系馮豐隆教授,與大眾分享多年於有機農耕以及環境議題之研究成果。也在心靈與企業,心靈與教育的面向上,邀集該領域具有共同理想之專家學者與會共享,期匯聚各界力量,關切人類的未來,發展心靈教育,推展環境永續。

在11月1日心靈與環境的專題中,邀請東華大學觀光暨休閒遊憩學系劉吉川教授,探討「太魯閣國家公園內的有機農耕與社區培力」。劉教授採用深度訪談法搜尋有實際耕作經驗農民的想法,探討太魯閣國家公園近五年來委託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推動慣行農業轉化為有機農業的成功要素。

研究顯示,即便在轉型過程中遭遇諸多困難,但當地農民對中橫沿線的有機農業發展深具信心,並朝向有機村方向努力。能有此成果歸功於輔導團體-慈心基金會加入後,建立一套全面性的輔導制度,從心靈著手,給予農民生活上的關懷與心靈上的慰藉,成功轉化當地農民的價值觀以及生命觀。

曾有農民分享道:「我們想改變的不只是動物的命運,而是住在這塊土地上的居民。改變一個當地居民的觀念,意謂著改變一甲或更多土地的經營管理模式,同時也代表著更多的物種與複雜的生態系被保留下來。」從中看到有機農業推廣成為國家公園經營管理、環境生態永續、在地農民關照與消費者等多贏的關鍵所在。

慈心基金會執行長蘇慕容曾說,有機農業強調友善耕作﹅重視環境生態保育﹅維護生物多樣性的目標,包含了經濟、生態與社會交融的面向,傳遞一種人與自然尊重和諧的生活態度,不僅提升生產附加價值,更具守護國人健康、安定社會的功能,並為子孫留下美好的生態與家園的意義,也是四生—生產、生態、生活、生命的內涵與價值。而有機的四生概念表現在一個社區裡,居民們彼此具有強烈認同及歸屬感,互相協助、支持與參與,同時共享社區資源。一席話也道出慈心基金會輔導農友轉作、轉心的成功關鍵。

環境永續的議題上,也邀請到中興大學森林系馮豐隆教授,共同探討森林與氣候變遷的關係與影響,又如何透過REDD+計劃(Reducing Emissions from deforestation and forest degrad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而改善。REDD+改善計畫係借重慈心團體陪伴農友轉種有機與推動綠色保育的成功經驗,以及里仁公司秉持的產銷消互助合作的營運思考等,將原以經濟激勵為計畫唯一之推動力,進而改變成利用生命激勵為主、經濟激勵為輔的方法,促進生產者、銷售者和消費者成為一圓滿的善的循環、改善毀林與森林劣化之問題。立足台灣、放眼世界,期許未來能運用慈心理念成功將環境永續、生態平衡、以及人類福祉作結合。

在動盪不安的時代,更需要高瞻遠矚的有志之士,共同建構與思考人類的未來、地球的未來。福智團體創辦人上日下常老和尚有感當今過度重視物質,卻忽略了心靈提昇對於自他幸福的重要性而成立福智團體,旗下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自1997年創立至今,即以「光復大地,淨化人心」為設立宗旨,用「心」來淨化大地、用「心」來關懷生命,創造出許多不朽的傳奇。如同慈心基金會在太魯閣國家公園與農民攜手打造無毒家園,帶動有機農業與國家公園和諧互助新氣象,近年亦將此成功模式轉入玉山國家公園,在靜謐的東埔部落,除了輔導農民轉作有機外,在瞭解當地居民的身心狀況下,開啟為其量身打造的跨領域資源整合辦法,並媒合醫事人員上山義診,也針對不同年齡層的居民介紹正確飲食概念,細說飲食與健康之間的關聯。在這些成功模式下,顯見心靈之於企業、環境、教育密不可分,值得你我共同關切。

包一個紅包給地球

慈心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