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大地

慈心大地單元

第40期 2019 / 05 / 10 21153

人好、動物好、環境也好的永續好點子

數據會說話 動物也會說話

走進超市,各種包裝的蔬果整齊地躺在冷藏櫃裡,如果價格非首要考量的話,貼著有機驗證標章的產品會是我們優先選擇的吧!因為相信有機驗證代表沒有農藥殘留,買得放心,吃得安心!

其實,有機農業與查核還具有生產、生活、生態乃至守護生命等各個面向,只是因被過度強調健康無毒,而忽略了食安以外其他重要的深遠意義。

現在,有一種凸顯生態價值,不同於有機驗證細緻規範、數據化的形式或印象來為食安掛保證的,就是請小動物們來代言。

在臺灣,有許多小農以善待土地的方式耕作,與昆蟲、鳥類,乃至於保育類動物共享一塊田,生產出的食物相對會更安心,雖未申請有機驗證,但深具有機尊重自然與生命的精神,但如何能認出他們呢?以農田生態為重要指標的「綠色保育標章」,是一眼就能辨識的好方法。

綠色保育的開始

「綠色保育」誕生在二〇一〇年台南官田,當時近百隻的保育類動物水雉與為數不少的其他鳥類,誤食浸泡農藥的稻穀而死亡,引起大眾關注,於是主管機關林務局委託推動有機多年的慈心基金會推動官田農民轉作有機。

但因為當地環境條件申請有機驗證不易,多方考量後,決定走另一條路,創設「綠色保育標章」,從保護水雉為起點,尋找出農業經濟活動與生態保育雙贏的可能。有著人與動物腳印的綠保標章,提醒種的人,他的田是生產糧食的所在,同時是許多生物的家;也提醒吃的人,如果支持這樣的產品,不僅吃的安心,也給予生態保育支持的力量。

綠色保育的初心,從保護保育類動物開始,至今已擴大到七種申請類別並拓展至全臺。基金會輔導轉作外,嘗試媒合有機通路協助小農加工與行銷;成立「田裡有腳印市集」增加民眾與農友對話,並導入PGS參與式查證,邀集農友、消費者等不同身分一起查證,農友間可互相觀摩,消費者也有機會為自己的食物把關。去年五月(二〇一八) 立法院三讀通過有機農業促進法,友善耕作者得到實質的支持;八月,慈心與農委會共同舉辦了「友善農田與農田生態國際研討會」,國內外農業與生態界專家學者熱烈交流,凸顯了農田生態系的重要性,也呼應了聯合國提出的「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永續願景。

欣見臺灣選擇回歸自然、愛土地的小農越來越多,用各種創意協助銷售的支持者也形成一股友善的力量,「綠色保育」推廣八年後,恰恰在此友善耕作百花齊放的年代,用人與動物腳印的意象拉近農田與生態的關係。

接著,讓我們來聽聽,一年四季與大自然共生息的綠保農友,有甘有苦的心路歷程,一起體會也感謝他們尊重生命、守護大地生機的滿滿心意!

 

友善/有機都很讚有何同與不同?

友善環境耕作及有機耕作,是追求農業發展與環境永續調和較好的方式,兩者皆不使用農藥化肥、基改物質,具維護食品安全、水土資源、環境、生物多樣性,以及促進農業友善環境及資源永續的價值。

不同的是,宣稱「有機農產品」須取得驗證標章,有法律規範;友善環境耕作的農友或推廣團體,產品不一定都有標章,消費者主要是信賴而主動支持,其中,「綠色保育標章」是少數有標章機制,且以生態保育為主要訴求的友善耕作農產品標章。


「綠色保育標章」申請方式:
 

分物種與棲地兩類共七項,可擇一申請

一、申請物種:在農業生產區存有--1)保育類動物、2)稀有性物種、3)紀念性物種或4)指標性物種任一類動物。

二、棲地營造:農田周遭營造出適合動物棲息的三類環境--5)水域棲地、6)陸域棲地、7)多樣化棲地環境。

耕作基本原則:

1. 不施用化學農藥、化學肥料、除草劑,或天然但有害環境、物種的資材。

2. 提供生物覓食、棲息的友善環境,朝向生物多樣性的目標。

 

「綠色保育」標章

從田字設計,由於尊重每一個生命生存的權利,以友善自然的方法耕種,所以在田裡可以發現蛙類、鳥類、獸類、人類的足跡,萬物和諧共存。

綠色代表植物生長旺盛=生態保育。金黃色表徵稻米豐收=經濟活動。兩者顏色相互交錯表示生態保育及經濟活動並重且循環不息。

  

 

下一頁